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关于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思考(高三),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詹泉洲
【内容提要】本文就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语文学科的本体,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是落实双基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是富于深度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是民主平等的,必须变讲堂为学堂;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是讲求艺术的;有效的语文课堂应高度重视“读”;有效的语文课堂要求必须设计出能体现文本特点、学科特点,能展示自己教学个性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构建 有效 语文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师都在学习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并且力求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化作实际行动。根据多年来的观察,我认为,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有的课堂忽视语文的工具性而一味追求人文性;有的语文课堂沉湎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有的语文课堂空泛、浅表,热衷于表面的浮华而忽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有的语文课堂,学生唱主角的同时,教师的功能被忽略;有的语文课堂老师语言平板无味,课堂缺少诗意;有的语文课堂,老师搞一言堂,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课堂还是老师的讲堂而非学生的学堂;有的语文课堂从头到尾听不到学生的朗读声;有的语文课堂设计过于随意,处于放任自流之中,缺少一条鲜明的主线来贯串课堂。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力求作出比较完整的思考。
一、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本体的体现就是在教学中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简而言之就是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热爱文化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上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对于文本中那些该抓的词句,要脚踏实地地旗帜鲜明地抓;该品味的地方,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咀嚼品味;该落实的地方,要脚踏实地地要求落实。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对祖国、对人类、对自然、对历史充满着热爱,充满着博爱的精神,富于人类的良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富于深度的。
在有的语文课堂上,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的文本解读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文本之美的领略,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而是开口千言、离题万里,或是蜻蜓点水,或是隔鞋搔痒,或是顾左右而言他,或是指着鹿说是马,明明没有搞清楚文本,又急匆匆进行拓展,看起来热闹,实际是摆花架子,缺少一种攻坚克难的勇气,多了一份知难而退的懒惰。长期这样下去,必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的过程,二是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无论是阅读还是教学都是建立在以文本话题为内容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文本才是对话的核心、对话的依据。只有以文本本质为内容的对话,才是最深刻最有效的对话。在对文本意义的探寻中,只有深入地阅读和感受文本,才能够使文本实现由无生气的意义痕迹向有生气的意义的转换,才能使文本有着现实的意义及审美的存在。只有高度重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能使文本中的精华、气韵,转换成自己的血肉,涵养进自己的气质,融入自己的思想。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够实现与读者的心灵对话,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忽视文本,忽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将会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的徘徊不进。文本解读的过程是老师引导着学生不断攀登高峰不断领略美景不断豁然开朗的过程。如果老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就会出现思考无序、杂乱无章、浅尝辄止或是走马观花等现象,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自然低下。长此以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就只能停留在浅表的层次、阅读能力存在欠缺,从而导致语文素养的整体下降。实际上,一堂语文课的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沟通和语言交流的广度、深度和效度。而这些,又取决于师生一起解读文本的深度。因此,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的设置、巧设的机锋,引领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攀登高峰,不断顿悟,不断豁然开朗,不断领略文学之美、语文之美、人生之美,不断提高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未来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也不断地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三、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民主平等的,必须变讲堂为学堂。
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的学堂,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时间的主人。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邓世平校长要求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15分钟以上的活动时间,就是力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突破而在量上提出的要求。
教师应把工夫用在“导”字上,引导、指导、诱导、导方法、导技巧、导规律。在“导”上用功不等于不要讲,而是要在“精讲”上动脑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学,不老是在无谓的问题上耗时间;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搞填鸭式;要用最精粹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腾出时间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要鼓励质疑,不要搞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反对,不要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火花。要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堂里自学、思考、探究,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不要独揽课堂,那只会使学生养成懒惰的思维习惯;不要霸道专制,那与培养现代公民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不要把课堂变成教师演讲课,须知学生并不是接受语音的容器;不要把课堂变成牧师的传道布道,要充分相信现代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我们要多向孔子学习。请看孔子是如何上课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晒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在这里,孔子与他的学生在民主平等地讨论问题,其场景,实在让我们这些现代人艳羡。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就是要真正实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创设良好氛围,激荡思维风云,促进彼此成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