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古文教学岂能一读了之

古文教学岂能一读了之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436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古文教学岂能一读了之,

严荣豪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中学语文教学又开始回归抓学生的基本能力。其中读的技能被推重。特别是中学语文古文教学,由以前的讲风盛行到现在的读风盛行。可古文学习岂能一读了之!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经历的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古文学习,要完成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读”字可以解决的。为了掌握古文学习的规律必须先要理清古文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一、会读就能懂吗?

古文学习,必须先会读,这是毫无疑问的。简言之,读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有效手段之一。读无非是老师的范读、领读,学生朗读等形式。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经过努力,流畅的朗读背诵一篇古文不是困难的事,就古文学习来说,这也是必须的,但会读会背是否就代表了能理解文章的含义,就真的懂了吗?“书读百遍”其义真的会自现吗?会读会背却不懂的例子在笔者所教的学生中屡见不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几乎所有的初中生都能信手拈来。可其中有几个知道这个“坐”的意思呢?在笔者所教的的学生中无一人知晓这个“坐”是“因为”的意思。同样还是这个“坐”在《晏子使楚》中“坐盗”一语中“坐”是“犯……罪”的意思。同样只有几位同学知道。显而易见,这些意义不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就能理解掌握的。所以,一篇古文,学生要完全理解离不开教者的讲解,特别是一些难字词的意思,更应是教师讲解的重点。

二、会读就会写吗?

读写能力是语言学科最基本的能力。显然,读和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两者不可能相互取代 。

古文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积累,进而到知识的迁移。而积累的过程必须通过大量的笔头练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知其义,写好象应该是水到渠成。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变成了“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变成了“余人各复沿至其家”(《桃花源记》)等等。此类错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胜枚举。

类似这样的错误,就学生的口头表达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落实到笔端则错误百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的意义并没有彻底的理解掌握。朱光潜在他的《咬文嚼字》中就指出“无论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和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而这里所指的联想意义在古文教学中是教师讲解的重点也是学生积累的重点。叶圣陶先生曾举过一个例子:“弃甲曳兵而走”这个句子每个字都是常用字,意思很浅显。但如果对“甲”和“兵”两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不了解,想正确掌握这个句子几乎不可能。于漪老师在写作《往事依依》时仍清楚地记得国中国文老师所教的诗,就在于她当时对诗歌的联想意义有深刻的记忆。

三、会读就会用吗?

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永远的要求。学生也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反映出来。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古文阅读的第8题就考了“其、之、因、以”四个常见虚词。而这些虚词在初中一年级学生就开始接触了。笔者对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幼时记趣》中两个“之”作考查。“昂首观之”“心之所向”。许多同学不能辨别这两个“之”的不同用法。学生对文本朗读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包括对这两句的现代白话文的意义也是能准确把握的,但仍不能准确判断出这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显然,古文学习会读不一定会用。



理清以上三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中学古文教学并不是一个读字就能解决。当然,必须承认,“朗读”在古文教学中的确有其重要的作用。古语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则楚语”如何让学生在现在的生活环境中有学习古文的语境,方法无外乎在日常的学习中,几个人,几十个人齐声诵读,学生可以通过诵读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但一味的读,一味的背,是不可能培养出能创造新思想的鸿学巨儒的。

读的目的其实说到底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而这个环节的有效完成,教师的讲解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而教师的教绝对不是只是讲解难字词的直接意义,更要将字词的联想意联系具体语境进行教授。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拓宽,让学生真的有所得。而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必须要练习。笔头练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的必要手段。

随着古文在教材中的分量逐渐加大,对古文的学习必将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更加重视,读是先导,教是关键,练是核心。读、教、练三者结合,相辅相成,学生学习古文必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邮箱: yrh71061@sohu.com



古文教学岂能一读了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