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如何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如何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436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如何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如何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



“现、当代散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代散文”,是指由“五四”到“建国”这30年间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直至今天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当代散文,在“十七年”期间,由于“颂”的抒情基调的确立,同时也由于写作“主体”的被置换(“自我”被“工农兵新人”所置换),散文好像是有“得”有“失”,但实际在个性和艺术表现上都呈现了严重滑坡的趋势;“新时期”在“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精神滋润下,散文在静悄悄中“魂兮归来”,真正实现了和现代散文的精神衔接。“九十年代”散文,更以新的探索态势,开拓着新世纪“中华散文”再度复兴的前程!


现、当代散文研究,由于“范畴论”(即回答“什么是散文”)解决不力,致使文体过于宽泛,审美特点难以概括——由于在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上缺乏共识,自然也影响到对散文的欣赏、评论;同时,文学也最多“例外”,任何一种“规律”的概括都很难包举所有的文学现象,因此,以下所谈,仅供大家学习、思索时的参考。


1.以“我”为主。


在散文里,“我”(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达夫所说“‘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提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其实,叶圣陶早在1923年就借一篇短文,对散文的表现“自我”“个性”提出了严格要求。他说:


“我要求你们的工作完全表现你们自己,不仅是一种意见、一个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到像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像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人的。”


至于像“倘没有作者这人的神情浮动着,就无聊”,以及“特质是个人的,一切都是从个人的主观发出来……(正如蒙田所说)‘我所描写的是我自己’”等经典性论述,都强化了这一点。


完全可以这样说: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在建国前即著有多本散文、建国后更把主要精力转向散文创作的老作家巴金,在总结他自己写散文的“经验”时说道:“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他在“十七年”主体置换之时仍能这样“说真话”,很不容易!


70年代末期,叶至诚在《假如我是一个作家》中更是大声疾呼:要“有我”,要“找到自己”!这已成为新时期苏复散文的伟大艺术宣言!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荷塘月色》等,就是以“我”为主的散文名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真实的“自我”个性,特别是其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被表现得形象而生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


除了上述“我”做为全文“主角”这种情况外,像《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等散文,都有“我”较深介入的问题;还有像徐迟《黄山记》(游记)、汪曾祺《胡同文化》(随笔)等,也还有个一切皆“着我之色”的问题——不管情况如何,“无我”绝不可取!


所谓“散文笔调”,其实正是以“我”为主角、以第一人称娓娓“告白”的亲切口吻所写出的叙述文字。有“我”是其灵魂!因此,欣赏散文,看其是否真的写出了鲜明的自我和个性,是很要紧的。


2.因“实”出“虚”。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我)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这种“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


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杂文和随笔是极其亲近的两姐妹:它们都是“说理性散文”,重哲理,崇个性,富理趣,有文采等,二者都是共同的,其区别仅为:在“取材”上,杂文“硬”些,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之论,战斗色彩强烈;而随笔则“软”些,多为逸闻旧事、风花雪月之谈,“文化”意蕴深厚。在“笔调”上,杂文十分“犀利”,善“取类型”“画眼睛”,且常以“寸铁杀人”,仅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誉为“投枪”“匕首”;而随笔则“软”些,较为“闲适”,常取即兴的“絮语”笔调,随心而谈,无所拘碍,见“个性”、浮“神情”,从容不迫,温文尔雅,不失“绅士”风度,被尊为“美文”或讥为“小摆设”。在“语言”色彩上,杂文辛辣,擅长“讽刺”,读之使人解气;而随笔惬意,推崇“幽默”,读之使人解颐。总之,二者的共同性大于差别性。也可以这样说:杂文是硬性的随笔;而随笔即是软性的杂文。杂文业已独立,随笔亦应随之。对它们的欣赏,不再多谈。


向内、主情的狭义“散文”已被突显出来。


从“情感——性灵——心灵——生命体验”这不同的层面,散文已超越了“实”生活而进入了写“虚”的精神“内宇宙”。


情感层面,即俗所谓“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它们是“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因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或情绪反映。这些情感或情绪,源于天生,不学而能,最贵“自然”;另外,它和“人、事、物、景”等“实生活”紧密勾连。在这个层面作者做的是情感运动。《背影》就是这种“抒情”散文。


性灵层面,即作为一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个性、性格。“性灵即自我”——从这一点看,能写出鲜活而独特的“这一个”来是散文具有审美魅力的很高境界。个性或性格都是多侧面、多色彩的复杂统一体,写出这种“多而能一”的特点很有必要。在这个层面作者所做的是性灵运动。《阿长与山海经》写阿长,活灵活现,性格全出,是一篇出色的“性灵”散文。


心灵层面,又向内深入一步,直攫性情的奥府、个性的根据。它不仅包括意识、前意识,而且涵盖下意识、潜意识(如幻觉及梦等)。边种微妙而精深的内心活动,是只有主体“自我”才能以体察和表现的,难度很大。在这个层面作者所做的是心灵运动。现在,我们尚难举出很典范的“心灵”散文。


至于生命体验层面,不像以上几层有内在的“递进”关系,它只是抽出来予以强调而已。但“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密切相连,因此,散文中的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也就和作者生命的“独特性”息息相关。它可遇而不可求。这类散文之所以不能高产,其原因也正在这里。在这个层面作者所做的是生命运动。《我与地坛》即是一篇很优秀的“生命体验”散文。

[1] [2]  下一页

如何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人教版九年级必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