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关雎》乐而不淫”:对于激情的节制

“《关雎》乐而不淫”:对于激情的节制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644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关雎》乐而不淫”:对于激情的节制,

必要的理论交代:经典文本分析的难度在于文本是天衣无缝的,水乳jiao融的,而分析的对象是矛盾,矛盾不是显性的,而是潜隐于文本的有机统一之中。这就要用“还原”的方法把矛盾“还原”出来。在这里,首先是把《诗经》的诗与歌一体化的艺术语境还原出来,排开音乐与诗的统一,透视二者的矛盾:在复沓的章法中,情绪的积累和意念的递进,音乐之美与诗歌之美是错位的。这首民歌是经过“君子”加工的,民歌的天真朴拙与贵族的雍容华贵的矛盾潜隐于字里行间。两个层次的矛盾充分揭露,长达数千年的“后妃之德”的云翳不难消除,“乐而不yin”,“哀而不伤”的诗学理论理念也能显出历史的生命。

 

              “《关雎》乐而不yin”:对于激情的节制

 

                            孙绍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首,今天年青人读起来,可能有一点隔膜。首先是文字上的隔膜,有些字就不认得,就是看了注解,查了字典,也体悟不到诗意,这个经典究竟经典在哪里,还是迷迷糊糊。

这就要把文本还原到历史文化艺术语境中去。

这是民歌,不但有词而且有曲。朱熹《诗经集传原序》说:“吾聞之,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这些民歌,经过孔子删订、加工的痕迹至今仍然很明显,例如,“君子好逑” 的“君子”,就可能不是民歌的原文, 既然是民歌,当然是村野市井之人的即兴,“君子好逑”,却没有村野的气息,只能是“君子”的想像。虽然如此,此诗的民歌特征还是很明显的。民歌首先是歌,不同于诗,它以曲调为主。在传唱过程中,最动人的,最易于记忆的,并不是歌词,而是乐曲,郑樵在《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中说:“嗚呼,《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歌词可以算是躯体,乐曲则是翅膀。没有翅膀不能飞翔。在那造纸术尚未发明,书写工具和材料极其昂贵,书写高难度极大,因而借助书面间接传播极其困难,口耳直接传播的乐曲,比之书面文字有更大的方便性。可惜的是,诗经的乐曲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看到的却仅仅是没有翅膀的飞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要完全回归诗和歌合一的原貌,已经不可能。这好比今日卡拉OK的音响出了毛病,没有声音,只有屏幕上的文字,其生命力,无论如何是要大打折扣的。

就《诗经》留传下来的文字而言,与曲调结合得比较紧密的部分,在诗歌合一的情境中具有优越性的,脱离了曲调却变成了局限性。例如,以“参差荇菜起兴的就有三章,复沓三次,主体意象不变,衍生意象变化也不大,这在歌来说,是情绪的三重积累,而从诗的语言艺术来说,近乎三次重复,可能引起厌倦。和语言的丰富性相比,音乐旋律是相对抽象的,音阶是极其有限的,因而比较单纯,音乐的节律就是有规律的重复,主旋律的展开和呈示都是离不开程度不同的重现的。而诗歌的语言艺术则不同,语词可以说无限丰富,意义的复杂程度是抽象的音符望尘莫及的,意象在变化中允许的重现极其有限。音乐的多重复沓对于诗歌来说是缺乏变化,不够丰富,近于单调重复的。故《诗经》中复沓章法,在诗歌与音乐基本脱离的形式中,就完全废止了。

尽管如此,《诗经》中保留下来的歌词,就语言而言仍然具有相当艺术的魅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面上是很单纯的一幅画面,河面,水洲,鸟鸣:意象十分简洁。王士祯《渔洋诗话》说,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这个说法不太准确,这在诗经的表现手法,属于“兴”。其功能不仅仅是一幅画图。这幅图画的感染力,并不在于景物的描绘,图画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价值,其功能是作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起兴。为了引出君子被淑女所吸引,所激发。本来,在民歌中,表现情爱是无拘无束的,没有什么框框的,可以直接抒发,诗经不乏这样的手法,如: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

约会情人,人家来了,却躲起来,故意让人家摸不着头脑,描写漂亮女孩子爱得很调皮,是很动人的。用的手法是叙述。《诗经》里表现恋情的手法很丰富,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第一就是这种叙述,《诗经》理论家把这叫做“赋”,就是陈述,特点是直接、正面描写。但,有时,直接正面描述,难度很大,质量要求很高,否则效果不好,《关睢》的核心是表现君子为淑女所激动,如果直截了当一上来,就陈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不但突兀,而且缺乏感性,接受者心理有某种抗阻之感。这时需要另外一种手法,那就是“比”,也就是比喻。比喻能把抽象的感情变得有具体的感性。如女孩子很多是抽象的,一用比喻,就具体感性了:“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东门)。又如女孩子很美是抽象的,加上系统的比喻就具象了:“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但,比喻太多,也会令人感到单调,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这时就要有一个起头的过渡,这就是诗经中所谓的“兴”。“兴”的功能是起头,一般的起头,就是现场即景,从环境开始,逐渐转向人物的心灵。但是,好的“兴”,不但是现场即兴,而且是兴中有比。“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作为起兴的好处是,一是水鸟美,二是声音(叠词)美,三是河中之洲美。表面上是描述风景,实际上为了淑女的出场。有了听觉和视觉的美,就有了美的氛围,淑女和君子的感情的美就可能从容显现如电影镜头之淡入。这个“兴”就有了比喻的意味,故被称为“兴而比”“兴兼比”。正是因为兴而比,故这四句显得很精炼,如果不用这种兴而比的手法,要让“窈窕淑女”、出场,就要用陈述的,也就是用赋的手法,比如:“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有了兴,就不用正面交代“有美一人”,更不用交代是在洲上,还是河边。兴就是现场即兴。现场的环境已经有了,“淑女”出场,就不用承续前面,而是直接变成了后面的“君子好逑”的主语。这就使得句子的连续更紧密,更有机,精炼到没有一个意象,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这个“兴”的好处还在于感知的程序很自然,先是听觉启动,鸟在叫,接着是视觉认知,看清是睢鸠,跟着就就动心,对淑女一见动心,从感情的特点来看,就是比较迅速的,比较直率的,也是比较天真的,民歌作者村野之气就比较充分,当然,君子也可能有这样一见就“好逑”的,那就不是一般的,而是带野气的君子了。

如果诗就写到这里,固然,也有天真的诗意,但是,就难免简单。恋情毕竟是复杂的。运用音乐复沓的章节,从“睢鸠”变成为“荇菜”,即兴钟情的层次递进为日夜着迷,从章法上来说,在统一中有比较大的变化,局限就转化为优越了:

[1] [2]  下一页

“《关雎》乐而不淫”:对于激情的节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