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理清情节,归纳事件

理清情节,归纳事件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647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理清情节,归纳事件,

【考点综述】

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考查是要求“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重点评价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等。其中“梳理情节,归纳事件”是整体感知作品的基础,是感知形象,鉴赏艺术特色的前提,是叙事类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在考查的题型方面,通常以简答、填空等常规题型为主,涉及顺序、概括事件、简述情节等具体内容,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笔者在洞悉了今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之后,相信这类考题将会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金题回放】

一、简答题:

示例一:(2011年福建南平《爱输给爱》)本文记叙了—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整体感知文意和概括文意的能力。题干中虽没有明确限定答题字数,但从题干中“用简洁的话概括”的提示中,应能明白本题答案应从简,一两句话即可。归纳记叙文的事件,要首先考虑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其次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关键的要素是“什么人做什么事”。本文主要人物是姐弟俩,主要事件是他们相互帮助。只要围绕这些内容组织语言即可。

参考答案:一位家境贫穷的女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供弟弟读书决定放弃,就在此时弟弟也决定放弃学业和舅舅一起打工支持姐姐读书。

 

  示例二:(2011年广东茂名《窗外》)请简要简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梳理小说的情节及归纳情节内容。首先搞清楚文章的叙述顺序,然后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归纳每个阶段的事件即可。

参考答案:老师上阅读课,给学生讲岳飞的故事(开端);学生报告发现教室的窗外站着一位听课的小女孩, 王老师劝走了窗外听课的小女孩(发展);学生对岳飞可以被破格读书,而窗外的女生不允许走进教室学习提出了疑问(高潮);王老师走向校长办公室,向校长报告和交涉(结局)。

 

示例三:(2011年江苏泰州《拥你入睡》)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围绕中心人物归纳事件。首先在文中找出有关叙述描写儿子的段落,然后按照归纳事件的一般方法“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来简洁归纳即可。

参考答案:(1)(儿子)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让父母帮着搓洗;(2)(儿子)开始长胡须,出现了喉结;(3)(儿子)与父母欲近还远的青春期心理。

 

二、填空题:

示例一:(2011年湖北孝感《拉亮了灯等你》)

12.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约定送行→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按照地点顺序梳理情节,归纳事件。首先在文中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标示词语,然后进行归纳事件,要做到地点与事件一致,和例子的字数一致。

参考答案:拉亮了灯 等待学生 师生团聚。

 

示例二:(2011年南京《雪地烤红薯》)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   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   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记叙文内容(情节)的整体把握,不仅要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所叙事件,还要能够精准地把握具体情节。文章叙述了一个父亲雪地里在中学门口第一次卖红薯的经过,以他的行动来展开情节,层次清晰:开端(手忙脚乱烤红薯)—→发展(打起精神称红薯)—→高潮(高声吆喝送红薯)—→结局(不声不响吃红薯)。而练习采用了填空的方式,并且是按示例补填其中两项,所以难度不大。答题时,由题目本身可知需填的词应是与题中提供的“称红薯”、“吃红薯”相对应的动词,这时再结合文章梳理情节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烤、送。

 

【提问方式】

学生:面对记叙文,如何归纳文章的事件?能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来阐述吗?

师:首先明确记叙的六要素,一般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来概括。如《藤野先生》的主要事件是“藤野先生对我无私关爱真诚鼓励”,另外可以根据概括时的特别要求增加“是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做的”等要素,有时还要考虑概括时的字数要求。

    学生: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结构呢?

师:首先明确小说的叙述顺序,然后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归纳即可。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开端(1—4):盼于勒。发展(5—19):夸(赞)于勒。高潮(20—47):遇(见)于勒(买牡蛎)。结局:(48—49):躲于勒。

其次,可以按照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变化来概括小说情节。如《故乡》的情节可以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在故乡”部分又可以按照闰土和杨二嫂分别进行情节的概括,如“回忆少年闰土”、“杨二嫂的变化”、“中年闰土的变化”。  

 

【答题方法】

   一、整体感知,捕捉文意。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如看材料是以记事为主,还是以写人为主,看材料是否明确地体现出了记叙的要素,看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故事大致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叙述顺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看文章中有没有表现其结构顺序(时间、地点)的语言标志等。

   二、明确要求,组织归纳。题目要求是归纳全文的事件还是某一段的事件,是围绕那个人物来归纳事件等要区分清楚。然后按照归纳事件的要求“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来归纳,填空题要力求字数一致,语言要简洁舒畅。

 

【读完就练】

买钻戒

吴模定       

    雅芝和素芳是好朋友。 

    一天,雅芝很高兴地对素芳说:“我老公给我买了一只八千多元的钻戒,你看这式样好不好?”说着伸出手给她看。素芳眼睛一亮,很羡慕地说:“真漂亮!你老公可真疼你呀!我也想去买一只,但价格太贵了,恐怕我老公不会答应。” 

    雅芝朝四面看看后,得意地笑了笑对素芳说:“我老公开初也不是很愿意,我想了一个办法,他就答应了,现在我将这一招告诉你,你如法炮制,保证能成功。”说着,就小声告诉了素芳。 

    经过雅芝面授机宜,素芳认为办法切实可行,乐滋滋的,跃跃欲试。 

    第二天是星期六,素芳邀老公郑新逛街,说是去给他买衬衣。两人来到了可心超市。在经过首饰柜台时,素芳紧紧盯着里面的钻戒久久不挪步。郑新催她走,她暗中对柜台里的女营业员使了个眼色说:“我有一个朋友在你们这里买了一只钻戒,戴在手上实在漂亮极了,我今天虽然不准备买,但想先试戴一下,是不是可以?”营业员热情地说:“当然可以。”说着,拿出一个钻戒递给素芳。素芳接过戴在手指上左看右看,欣赏了好一会儿,又伸手给郑新看,然后依依不舍地去取钻戒,打算还给营业员,但是钻戒像生了根,怎么也取不下来。素芳请营业员帮忙“拔”,营业员心领神会帮着“拔”了几下。素芳皱着眉头不停地“哎哟”。营业员不忍心素芳再“受罪”,只得停了手。“取不下来,这可怎么办呀?”素芳揉着已变红的戴钻戒的手指,打起了哭腔。 

    郑新在旁边看了怜爱地说:“你急什么呀?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买下就是了,以后要取,再慢慢设法,如果涂点润滑剂,我想应当是可以的。” 

    营业员见郑新松了口,连忙开票给他。郑新拿着票到收银台付款去了。 

    素芳见自己这钻戒和雅芝的好似一模一样,价钱却便宜了二千多,心中正疑惑时,营业员凑近来小声对她说;“你刚才这一招确实很有效,好多女人都采用这个方法得到了钻戒。但是,你这次做得还不完美,如果你事先和我打个招呼就更好了。” 

    “为什么?”素芳不解地问。 

    “因为你戴的这只是样戒,上面镶的并不是真钻石,价钱要便宜几千元,如果你事先和我联系了,我就会拿真的给你戴。不过问题并不大,首饰仅仅起一种打扮的作用,样戒和真钻戒一般人看不出来,你戴了同样很漂亮,但却为你老公省了几千元钱。” 

素芳听了,有点不高兴,嘴上没说,心里却在暗暗骂雅芝:这个鬼婆子,为什么不把整个过程给我讲清楚一点呢? 

­­            (《小小说大世界》2011年第7

1、请围绕“买钻戒”这个核心事件,完成下面的情节。

                    假意逛街                                    买卖真相

2、素芳买钻戒的计划,是分哪几步实施的?请你简要地概括出来。

                                                                                

                                                                                 

3、文章第3段雅芝说:“现在我将这一招告诉你,你如法炮制,保证能成功。”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一招”具体指什么事情?

                                                                                 

 

思路提示及参考答案:

1、  根据小说情节发展的四要素来进行归纳,要求字数句式一致。如:好友支招;试戴钻戒、买下钻戒。

2、  从文中找到买钻戒这一段落,按照事件的先后归纳即可。如:1、邀请爱人逛街;2、盯着钻戒不走;3、顺便试戴;4、假“拔”不下;4、请营业员帮忙“拔”钻戒。

3、  抓住事件的高潮结局来归纳即可。如;试戴钻戒,假装“拔”不下来。



理清情节,归纳事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