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教育重在唤醒

教育重在唤醒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637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教育重在唤醒,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表面的考试分数还是对生命的关注?我们的回答是:是人文关怀,是对生命的关注,是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人性,是如何给予学生终生的幸福?教育者只有首先对教育对象充满博大无私的爱,再加以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理解,宽容和谅解,赏识和鼓励,期待和督促,启发和诱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跨越情感的壕沟去唤醒年轻的心灵。

    一、教育重在唤醒—唤醒学生的自尊、唤醒学生的自信

    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孩子们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真正成功的教育者眼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得不同方面的成功。

    刚放学,忽然下起了雨,唉,真是倒霉,昨天考试,学生的平均分太不理想;现在,我没带伞,老天居然又下起了雨。我心里也是灰暗暗的。 

    雨没有停下的样子,我走进雨幕,任由风雨吹打着我疲惫的身心。突然,一个男孩冲了过来,把他的伞撑罩住我的头顶。原来是贪玩、好动、顽皮的小黄。我刚刚接手他们班的数学,听其他任课老师说,他成绩一塌糊涂,基本没有考过60分。 

    记得第一次请他上黑板板演,他是极不情愿地走上讲台,而且迟迟没有动笔。只听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喊他板演?”、“真是丢人现眼,肯定不行。”他无助地望着我,目光中充满痛苦与羞怯。我投给他鼓励的目光,拍拍他的肩膀,说:“我知道你也很想做对题目,让同学们改变对你的看法,那就勇敢的去做,哪怕做对一步也是你的进步。” 

    结果,计算中他只做对了一点儿,但我带头给以热烈的掌声。因为我了解到,由于认定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老师从没喊他答过问题,更没让他上过黑板。老师瞧不起他,同学讽刺挖苦他,使他成了整个班级被大家遗忘的人。现在,忽然得到大家的掌声,你想他心里一定非常的不平静。 

    下课后,我送给他一张纸条:“别瞧不起自己,只要少一些贪玩,多一些努力,你就一定会有进步,从来就没有不想好的学生,你也不例外。”

    这以后,他变了,彻底地变了。他告诉我,父母忙于生计,从来都不管他的学习,加上同学嘲笑,老师厌弃,他便破罐子破摔了。他让我了解:他的贪玩、好动、顽皮,其实是掩抑自卑的一种手段。

   “不过,老师,您放心,我不会再犯傻,你理解我,有什么心事,可以跟您讲。老师,我最喜欢上您的数学课……”

    伞下,他滔滔不绝,一脸的真诚,与先前下课是老虎、上课是绵羊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想到我小小的关注与鼓励,扫去了他心头的乌云与阴霾,换回了他学习上的进步、生活态度的转变。孩子的心是透明的,不掺合任何杂质与灰尘,你对他真心一点、平等一点、关爱一点,他就会心满意足、“受宠若惊”。重新建立起做人的尊严,抬起头来自信的面对每一天。

    二、教育重在唤醒—唤醒学生的良知,唤醒学生对社会的感恩

    良知是人的道德底线,没有了它,你就成了次品、废品,甚至危险品。良知埋藏在心里,如不挖掘,便会泯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某种善良的东西,只要有火星就能燃烧”。教育者要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提供一块纯真、善良、友爱的沃土。不是凭教条灌输,而是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力量,引导学生做出善行善举,从而使学生道德的善根自由自在地生长。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唤醒学生做人的良知,要从唤醒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开始。让他们了解和体贴母亲的忧伤和难处,力所能及地分担母亲的家务琐事。然后扩而广之.为学校家乡献出爱心,付出辛劳;又扩而广之,为家乡父老乡亲,献出爱心,施以善行;再下一步,为素不相识的路遇同胞,做出善举……

    记得中央台有这样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母亲端来一盆洗脚水,为年迈的母亲洗脚,并用手慢慢地为年迈的母亲搓揉着,电视屏幕上呈现出一幅儿女孝敬长辈的温馨画面。这幅温馨的画面被只有三、四岁的孩子看见了,又一幅难以想象的画面出现了:这位只有几岁的小孩,仿照着自己的妈妈摇摇晃晃的端来了一盆洗脚水,来给自己的妈妈洗脚……

    我个人认为这则公益广告的教育意义极其深刻:教育孩子要从父母亲开始,要从家庭教育开始,作为孩子父母亲,要用自己的榜样行为,唤醒孩子心中善良的东西,潜移默化中养成孩子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良好的性格。要遵循教育的重要规律:以人格唤醒人格,以高尚唤醒高尚。为人父母者要以自己人格魅力呼唤孩子内心“良知的声音”。 

    苏霍姆林斯基又说:“粗鲁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低级本能。”现实教育中,如果一个学生在生活、学习道路上遇到了教育者的冷酷无情、蛮不讲理,遇到了他人的冷漠、嘲讽和打击,那么会使学生向善的心灵变得粗暴,会使学生变得冷酷和残忍。

    记得《特别关注》中有这样的一篇报道—《魔鬼张君在狱中的口供》。张君是一个多次抢窃并视杀人如儿戏的恶魔,可以说在恶魔身上找不到一丁点儿人性的东西。

让我们透过张君的片段口供来看看其成长足迹:

    我12岁的时候,母亲病倒了,小医院查不出病因。后来发展到肚子巨痛难忍,不得已,父亲把原来准备盖房子的水泥、砖头买成钱,送母亲到长沙的大医院全面检查,医院的诊断是子宫癌,要立即住院动手术。此时,建房子的钱早已用完,家里再也凑不出一分钱。在这种窘迫的景况下,我父母亲不得不求助于长沙市的亲戚,但亲戚不但不借,还嫌我母亲身上带病毒,当着我父母的面用酒精消毒。

    我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家有父母和7个兄弟姐妹,姐姐哥哥和我同母异父,所以姐姐哥哥都姓薛,我是张家的独苗。

    小学的时候,村里富裕家庭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上学,我非常羡慕。一次,我终于鼓起勇气,上前摸了摸同学的自行车,同学瞧不起我,嫌我把车摸脏了,毫不客气地把我的手拨开。

    丧母(注:母亲因不堪病痛的折磨,上吊自杀了。)的悲痛让我第一次有了学习的动力,那一年我通过发奋努力,从全班第四十几名上升到全班第五名,考入了高中。

因为家境贫穷,我在学校经常被人瞧不起,同班漂亮的女同学原来对我有好感,得知我家穷困的情况后,就不再理我了。

    高中是住读,每个星期学生要回家带米到学校去蒸,每次都是父亲为我准备一周的口粮。一次,我自己打开米缸盖时,发现里面只有几斤米了,我如果拿走了,家里就揭不开锅了。但是父亲坚持要我把米全部带走,他再去借。我坚持要等到父亲借到米后再走,结果是村里人都不愿意借米给我家,因为他们知道我家还不起,借了等于白借。

高中一年级没念完我就辍学了,在家里,我没事就在院坝里操练拳脚,此时的我打架已远近有点名了。

……

    从这些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从小就家境贫穷,兄弟姐妹多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缺少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母亲的病重加剧了贫穷的升级,亲戚的冷漠,小学同学鄙夷的眼光,高中女同学多变的行为以及辍学回家后的无所事事,造成了张君善良本性的泯灭,邪恶的滋生,并在社会的大染缸中使得恶性急剧膨胀。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如果张君的家从小就比较富裕,能让张君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果他母亲病重,到长沙市的亲戚家借钱,受到热情的款待,并得到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张君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情;如果小学同学看到张君羡慕自己有自行车,就让他看个够,并真情的请张君用自己的自行车学练,让张君感触到同学间的互相关心;如果高中同学在得知张君同学那样贫穷的家境后,不仅不嫌弃他,反而和他交朋友,鼓励他,帮助他……那么,恶魔张君就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所以,我们在谴责恶魔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去深究张君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呢?

[1] [2]  下一页

教育重在唤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