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研读报告
五峰县研训中心 付 蓉
对比读完《实验稿》和《修订稿》的所有内容,感觉《修订稿》较之《实验稿》其理念和内容更科学、更严谨、更全面、更具体、更实在。具体说来:
l 整体感悟
1、《修订稿》方向明确,体现了纲领性。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修订稿》在“前言”中就开宗明义的讲到“语文课程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前言”中还写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等,都较好的体现了《纲要》的精神。同时坚持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修订稿》中增加了“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等内容。
2、《修订稿》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性。
学生首先是社会中的人,把学生放到到社会中加以培养,才能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发展,因此语文课程一定要关注社会,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人。《修订稿》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调课程的目的不仅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更要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文化品味”等内容。这些内容既从大的角度体现了时代对人才的重新定义,也从小的方面体现语文课程回归生活的需要。《修订稿》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多次强调,这一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在目前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体现。同时针对信息化时代的的到来,《修订稿》中将网络学习作为现代社会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被反复提及,且有明确的要求,如“教学建议”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等的阐述。
3、《修订稿》注重素养,体现了学科性。
《修订稿》要求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文中多次写到“提高语文素养”,这一说法区别于《实验稿》中“语文能力”一说。毫无疑问“语文素养”的内涵更能突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特点。《实验稿》中“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通用性话语改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验稿》“教材编写建议”中“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样的比较空泛的话删掉了,换言之“教科书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这样更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同时,相比于《实验稿》,《修订稿》强调了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多次强调语文学习要多读书、多积累,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还多次强调对当今社会的关注,体现出了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有利于进一步改变以往语文学习中割裂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空洞分析等现象。并且《修订稿》体现了对时下语文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关注,针对汉字被日渐边缘化的倾向,增加了识字写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要求贯穿所有学段。强调“识字写字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语文课要安排学生练字时间。”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这样可以为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奠定坚实的基础。
4、《修订稿》要求具体,体现了指导性。
《修订稿》在“具体建议”中,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阶段都有明确的建议,且符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这有利于教师更快的把握教学方向和内容。同时《修订稿》中突出了对听说的重视,更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这有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避免割裂听说读写的关系,只注重读写能力提高的现象发生。在第四学段“阅读”这一版块中,《修订稿》在“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内容,强调了要随文学习词汇、语法知识。有助于随文学习语文知识的要求更加明晰化,反对纯概念的、系统的、机械的语文知识的讲授,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语法讲授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语法知识的学习脱离文本的现状。
5、《修订稿》语言精练,体现了科学性。
《修订稿》文字表述较之《实验稿》准确、精炼,如《实验稿》中“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等”,《修订稿》改为“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等”,虽只多了“生活”二字,但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的理念却有了充分的体现,其限定义更为明确,更严谨。又如《实验稿》是“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很明显是一个病句,《修订稿》修改为“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很准确。再如“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就很好的阐明了学得和习得的关系,原文是“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且没有“体会”二字。《修订稿》更明确提出了“问题意识”,原文中写的是“主动意识”,且提出了“课程内容”,原文是“教学内容”等。同时《修订稿》中“阅读部分”由原来的十五条整理为十二条,在精炼语言的同时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涵。在“评价建议”中,增加“基本原则”的阐述。文中还明确提出了作业要求“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等内容,帮助我们更好的将听说读写综合应用于日常教学行动中。
l 局部建议
1、有的要求还可更加明确。为和前三个学段呈序列性,在第四学段的识字与写字中也要有明确的写字量的要求,建议加上“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的内容。又如写作中“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其中“语文常识”的内容很宽泛,要求不明确。另外《实验稿》中“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的要求不能删掉,因为这有利于平时更规范的训练。
2、有的层次还可更加清楚。“阶段目标 第四学段 阅读”中虽然增加了新闻和说明文的阅读要求,体现了承接性,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与第三学段“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没有呈现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建议第四学段还可做进一步的要求。
3、有的用语还可更加严谨。如第一部分“前言”中,原句为“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该句可否更改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纲要》强调德育为先,在《修订稿》后文中也有将道德修养放在文化修养前面的表述。又如“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是不是改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更为恰当。再如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版块中,较之《实验稿》增删了一些内容,个人认为能不能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内容提到“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之前,这样才符合层层递进的表述顺序。
4、有的逻辑还可更加严密。如在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版块中,可否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调换为第一条,因为这是写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再如“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点中“在语文运用中,学会识别、纠正错别字;使用汉语拼音,注意拼写规则。”的要求我觉得还是放到识字与写字板块更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