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也奇怪。本来我之前学习成绩也很一般,但自从那次立定志向要学好之后,学习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其实那时我也没考虑过什么学习方法,只是一门心思地要学,以尽孝道。别的同学常常会说:“你的方法不错啊,从哪儿学的?跟我在某某书上看到的很相像嘛,教我一些吧。”可我总是一头雾水:“我哪儿专门用什么学习方法啦?”其他同学就会举例:“比如你上体育课一边跑步一边记单词,做操时复习课文背诵,英语总是当堂就把知识点记住,数学……:”还没说完,我立刻就把对方止住: “这就算学习方法啦?我只是想节省一点时间,多学点,多巩固点知识而已。怎么样能快点记住知识、效果好,就怎么样学。”
是的,怎么样能快点记住知识、效果好,就怎么样学。后来中考之后,我渐渐领悟到,当一个同学充满孝心时,学习起来是无需外界推动的,自然就会有无尽的动力。因为学习知识是学生的本分,学习不好让父母失望,就是不孝。这时再去学习就会劲头十足、精神百倍,由于心无旁骛,学习自然方法简捷而效率很高。即使遇到新情况、面对新问题,也能心神集中,以不变应万变而轻易驾驭。在其他人眼里,他学习起来就相当得法。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这个道理。
而从感恩心中生出的孝心,正是永不疲倦刻苦学习的动力之源。由于不掺杂一丝毫私心,也更容易达到“精诚”的程度。明白这些道理后,我高中就继续如此要求自己,并常常看《弟子规》、《二十四孝》和《幸福人生讲座》等书籍,并注意把它们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结果高中三年,我从来没感觉到什么“水深火热”“苦苦煎熬”,学习起来比其他同学都要轻松。也许正是孝心让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少走了很多弯路的缘故吧。
其实要做到孝并不困难。早上起床向父母问一声好,离开家门说一声“再见”,平常帮爸爸妈妈端端饭、洗洗碗、拖拖地,都是尽孝,关键是能体察到父母的需要。比如父母下班回家时汗流浃背,赶紧递上一块手巾再端上一杯水;父母做完家务后一脸疲惫,赶紧上前去捶捶背再陪着聊聊天;看到家里少什么日用品了,赶快想到中午或晚上放学时带一些;住校的同学还可以定时给父母打打电话,汇报一下自己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心得。不要以为做这些是浪费时间,一方面可以换换脑子,为我们缓解一下由于长期学习而带来的疲劳、紧张,使后面的学习更加有序、高效;另一方面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融融的生活气氛,使我们在经历一天与风暴的搏击后能有个安宁的港湾。更何况孝源于内心、源于天性,行孝时的感觉最为快乐。我那时就常常帮妈妈买买东西、做做家务,甚至连高三考试时期也不例外。因为我喜欢那种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喜悦,喜欢学习时头脑保持清醒的感觉。同学们,请试一试吧!
各位同学,难道您的父母就没有一个举动让您感动吗?难道您就记不得一个细节难以忘怀吗?难道您现在面对父母端上的一杯水、一碗饭还无动于衷吗?也许有很多很多东西让我们感动不已,但由于平时课业繁重,生活单调、机械,这些感动的瞬间早已被尘封,锁在了记忆深处。没关系,请稍稍静下心吧,闭目静坐,细细回忆起那让自己最为感动的一刻,最难以忘怀的一瞬。把它作为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艰难求学之路,乃至漫漫人生之途。
请记住这句话吧:德行好的同学,成绩是不会差的。而孝心,正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敬
其实真正的孝就包括了敬。不单单是要好好学习,为父母多做做事,更重要的是对父母要有恭敬之心。同时,对其他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
首先要恭敬老师。在古代,一个孩子对父母和对老师的礼节几乎是相同的,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过世,对父母守丧三年;老师过世,对老师心丧三年。古人云:“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不敬老师,便不得利益”。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因为我小时候也是一个鼻孔朝天,对老师极不恭敬的学生。
我对初二时的英语老师就尤为不敬。那时我是班上的英语课代表,总觉得自己英语水平还挺高,认为老师讲的知识太浅了,甚至对老师的发音都百般挑剔。于是我上课不听讲成了常事,作业胡写、不写更是家常便饭,早读课就抱着一本英文小说或是英文杂志,路上见到老师也不问好……
开始几个星期还没什么,平常考试都能轻松应付,可期中考试时问题就来了:英语竟只考了77分。要知道过去可都是九十大几啊!看看那些平时考八十几的同学,这次竟个个都比我高,有的甚至还上了九十。
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刺目的“77”仿佛是当头棒喝,一下子把我从优越的睡梦中打醒。再仔细一看错的题目,发现大部分是语法细节和词组问题,还有一些纯粹是考试时头脑糊涂导致的。把其他同学的笔记借过来一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知识老师上课时都讲过了!即使再简单的知识点也都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更何况许多问题本身并不简单呢!并且由于平日骄慢、心浮气躁,考试的时候自然会疏忽大意。晕头晕脑看错题目、填错选项,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于平常小考考察的内容不多,驾驭起来自然容易。可大考时各种考点交错混杂,哪还有那么侥幸的事情呢?经过一番仔细反省,我猛然明白:不可以再如此骄慢下去了。在老师的如大海般浩瀚的知识面前,我连一方小水潭都不如!
从那之后,我上英语课立刻像变了个人似的,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并且细心做好笔记。说也奇怪,这时我突然觉得老师对许多问题讲得都很深、很透,看似简单的知识往往也都有很多值得注意、值得挖掘的地方,而原先自己掌握时只是浅尝辄止而已。从此一下子对老师就又生起了信心、生出了恭敬,见到老师也连忙问好。随着信心的增强、恭敬心的增加,我的英语成绩又开始不断提升,到了初三还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同学们看到我,都说: “你现在跟过去听课大不相同了嘛。”我叹口气,说:“是啊,不尊敬老师怎么能学到东西呢?”
我们身旁也许有这样的同学:脑子很聪明,成绩也相当棒,可在关键性的考试中却屡屡失误。我上高中后就留心观察这些同学,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对老师都缺乏足够的恭敬。有的觉得老师讲授的过于简单而另搞自己的一套,有的认为老师出的题目过于幼稚而不屑一顾,有的甚至觉得小学、初中老师的水平也不过尔尔……要知道简单中的细微之处就不简单,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要知道难题也是基础方法与技巧的组合,抛却基础的训练只是建空中楼阁;要知道如果没有小学、初中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的铺垫,我们又如何吸收现在新的知识呢?
细细回想一下,老师的确相当辛苦。每天早晨几乎跟我们同一时间进校,晚上同一时间回家;一天至少上三四节课,也就是要站着讲两三个小时;暑假补课时,老师常常讲得满身汗水,就如同被大雨浇过一般。要知道不少老师还有自己的家室,有自己的子女、双亲啊,可我们每个同学就因为走进了这间教室而步入了老师的心坎:我们每一进步,老师都喜悦不已;我们每一失误,老师都会愁眉不展,甚至一夜为之辗转反侧。而汶川地震中又涌现出多少老师以生命保护学生的事迹啊!光就这一份教导爱护之情就难以回报了,又怎么敢对老师生起一丝一毫的不恭敬之心呢?
所以古人云“尊师重道”。是的,只有尊敬老师才能重视他的学问,只有重视其学问了才能全心全意地学习。若认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而心生骄慢,就如同湿的海绵一样很难再吸进新的知识甘露了,但毕竟学无止境啊。牛顿说他拾起的只是一块发光闪亮的贝壳,那我们所拥有的有没有一粒尘、一粒沙之多呢?
所以请记住这句话吧:尊敬老师乃学习之基。
不光对老师要尊敬,对其他同学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尊敬。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道德学问比自己好的,要学习其长处;道德学问不如自己的,要反观自省,看有没有其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在心地上不断下功夫,就能保证自己无论在顺境逆境中都能不断提升。
如果把心量再扩大一点,就会发现对一切人、事、物,无不需要恭敬的态度。《礼记》第一个篇幅叫“曲礼”,“曲礼”第一句话叫“毋不敬”。曲礼云“毋不敬”,正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