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热点作家
朴素纯净
【名家档案】
迟子建,女,1964年生于黑龙江最北方的小村“北极”,曾在大兴安岭师专学习,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1983年开始小说创作,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热鸟》、《伪满洲国》,小说集《北极村童话》、《向着白夜旅行》、《白雪的墓园》、《白银那》、《逝川》、《朋友们来看雪吧》、《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先飞舞》、《迟子建影记》、《女人的手》及《迟子建文集》(四卷)等。短篇小说《亲亲土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清水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现为黑龙江省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风格】
迟子建的作品多以山村生活为题材,感情细腻又不乏豪爽之气,从不矫揉造作。创作风格朴实大方,简练凝重,文笔流畅,语气舒缓平稳,不张扬,不拖泥带水。其小说带有散文化风格,散文更是以细腻、清新、质朴见长,许多读者因此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她常常借物喻人,借助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怀。她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追问,对大自然的酷爱,对人与社会的诠释,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人生启迪。
【高考链接】《泥泞》(2007年高考广东卷)
《时间怎样地行走》(2008年高考重庆卷)
【深入了解】
她表现儿童特有的天真、敏感和好奇,非常自然,全无以大扮小的做作。特别是那些表现孩子们在险恶的情况下,仍显示出纯真的童心和对于善良人性的信任和期待的作品,常让人感到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温暖。
(李子云/评论家)
(陈思和/评论家)
(谢有顺/评论家)
(刘震云/作家)
【美文赏练】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迟子建
这滴水诞生于凌晨的一场大雾。人们称它为露珠,而她只把它当做一滴水来看待,它的的确确就是一滴水。最初发现它的人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她不是在玫瑰园中发现它的,而是为了放一只羊去草地在一片草茎的叶脉上发现的。那时雾已散去,阳光在透明的空气中飞舞。她低头的一瞬发现了那滴水。它饱满充盈,比珠子还要圆润,阳光将它照得肌肤浏亮,她在敛声屏气盯着这滴水看的时候不由发现了一只黑黑的眼睛,她的眼睛被水珠吸走了,这使她很惊讶。我有三只眼睛,两只在脸上,一只在草叶上,她这样对自己说。然而就在这时她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那柔软的叶脉随之一抖,那滴水骨碌一下便滑落了。她的第三只眼睛也随之消失了。她便蹲下身子寻找那滴水,她太难过了,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未发现过如此美的事物。然而那滴水却是难以寻觅了。它去了哪里?它死了吗?
后来她发现那滴水去了泥土里,从此她便对泥土怀着深深的敬意。人们在那片草地上开了荒,种上了稻谷,当沉甸甸的粮食蜕去了糠皮在她的指间矜持地散发出成熟的微笑时,她确信她看见了那滴水。是那滴水滋养了金灿灿的稻谷,她在吃它们时意识里便不停地闪现出凌晨叶脉上的那滴水,它莹莹欲动,晶莹剔透。她吃着一滴水培育出来的稻谷一天天地长大了,有一个夏日的黄昏她在蚊蚋的歌唱声中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女人,她看见体内流出的第一滴血时确信那是几年以前那滴水在她体内作怪的结果。
她开始长高,发丝变得越来越光泽柔顺,胸脯也越来越丰满,后来她嫁给了一个种地的男人。她喜欢他的力气,而他则依恋她的柔情。她怎么会有这么浓的柔情呢?她俯在男人的肩头老有说也说不尽的话,好在夜晚时被男人搂在怀里就总也不想再出来,后来她明白是那滴水给予她的柔情。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孩子,她的奶水真旺啊,如果不吃那滴水孕育出的稻米,她怎么会有这么鲜浓的奶水呢?后来她又接二连三地生孩子,渐渐地她老了,她在下田时常常眼花,即使阴雨绵绵的天气也觉得眼前阳光飞舞。她的子孙们却像椴树林一样茁壮地成长起来。
她开始抱怨那滴水,你为什么不再给予我青春、力量和柔情了呢?难道你真的死去了吗?她步履蹒跚着走向童年时去过的那片草地,如今那里已经是一片良田,入夜时田边的水洼里蛙声阵阵。再也不见碧绿的叶脉上那滴纯美之极的水滴了,她伤感地落泪了。她的一滴泪水滑落到手上,她又看见了那滴水,莹白圆润,经久不衰。你还活着,活在我的心头!她惊喜地对着那滴水说。
她的牙齿渐渐老化,咀嚼稻米时显得吃力了。儿孙们跟她说话时要贴着她耳朵大声地叫,即使这样她也只是听个一知半解。她老眼昏花,再也没有激情俯在她男人的肩头咕哝不休了。而她的男人看上去也畏畏缩缩,终日垂头坐在门槛前的太阳底下,漠然平静地看着脚下的泥土。有一年的秋季她的老伴终于死了,她嫌他比自己死得早,把她给丢下了,一滴眼泪也不肯给予他。然而埋葬他后的一个深秋的月夜,她不知怎的格外想念他,想念他们的青春时光。她一个人拄着拐杖哆哆嗦嗦地来到河边,对着河水哭她的伴侣。泪水落到河里,河水仿佛被激荡得上涨了。她确信那滴水仍然持久地发挥着它的作用,如今那滴水幻化成泪水融入了大河。而她每天又都喝着河水,那滴水在她的周身循环着。
直到她衰老不堪即将辞世的时候,她的意识里只有一滴水的存在。当她处于弥留之际,儿孙们手忙脚乱地为她穿寿衣,用河水为她洗脸时,她的头脑里也只有一滴水。那滴水湿润地滚动在她的脸颊为她敲响丧钟。她仿佛听到了叮当叮当的声音。后来她打了一个微弱的喷嚏,安详地合上眼帘。那滴水随之滑落在地,渗透到她辛劳一世的泥土里。她不在了,而那滴水却仍然活着。
她在过世后又变成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有一天凌晨大雾消散后她来到一片草地,她在碧绿的青草叶脉上发现了一颗露珠,确切地说是一滴水,她还看见了一只黑亮的眼睛在水滴里闪闪烁烁,她相信她与一生中所感受的最美的事物相逢了。
(摘自《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2009年6期)
1.文中多次写到一滴水,小女孩眼中的“一滴水”是怎样的?这“一滴水”与小女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有三只眼睛,两只在脸上,一只在草叶上,她这样对自己说。
答:
(2)她嫌他比自己死得早,把她给丢下了,一滴眼泪也不肯给予他。
答:
3.试分析本文在结构上的特色。
4.有人说本文的结尾是“离奇而又玄妙的”,你怎样理解?
解题指导及答案示例
1.【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一滴水”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代表着一种信念和意志,一种生命的源泉。在小女孩眼里,这滴水晶莹剔透、充盈圆润。这神奇的水自始至终,都伴随着这个小女孩生命成长的每个阶段。“一滴水”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代表着一种信念和意志,一种生命的源泉。可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小女孩眼中的一滴水“饱满充盈,比珠子还要圆润,阳光将它照得肌肤浏亮”,“莹莹欲动,晶莹剔透”,“莹白圆润,经久不衰”。
这神奇的水自始至终,都伴随着这个小女孩生命成长的每个阶段。小女孩吃了这滴水滋养的稻谷,长成了少女,后来,这滴水又化作了她鲜浓的乳汁,去喂养她的孩子……当她逐渐老迈的时候,这滴水又成了她眼中的泪滴,她的老伴先她而去,她对着河水哭她的伴侣,泪水流到河里,她走向生命终点的时候,那滴水在她湿润的脸颊为她敲响了丧钟,最终那滴水随之滑落在地,渗透到她辛劳一世的泥土里。
2.【解题指导】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透过字面来看其内在含义。(1)这第三只眼是她自己的眼睛在露珠里的映像,是最美好的事物,最纯真的东西。符合小女孩的口吻和观察事物的方式,体现出她的童真。(2)老伴去世,她“一滴眼泪也不肯给予他”,不能由此就得出结论说她无情无义,所谓“哀莫大于心死”,人们表达哀思的方式未必同一,比如庄子,面对丧妻,庄子可以鼓盆而歌,那是痛彻骨髓的恬淡;后来她“对着河水哭她的伴侣”,就很好的证明了二人感情之深。
【答案示例】(1)这第三只眼是她自己的眼睛在露珠里的映像,是最美好的事物,最纯真的东西。同时这句话也体现出小女孩的童真。(2)这个埋怨,这种“嫌”,表面上看起来她对丈夫无情无义,实际上正体现出她与丈夫关系的亲近,感情的深厚。后来她“一个人拄着拐杖哆哆嗦嗦地来到河边,对着河水哭她的伴侣”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3.【解题指导】此题重点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文线索明确,“一滴水”贯穿全篇,形成一种“回归式结构”;通过“一滴水”这一生命最小的元素来表现生命的轮回不息,以小见大;文章最后两段中很多语句,都能在前文找到对应的句子,前后呼应。
【答案示例】本文采用了“回归式结构”,以一滴水为线索,写得细腻、传神。构思奇特,以小见大,把“一滴水”这一生命最小的元素的轮回不息,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读后让人回味无穷。前后呼应,禅意深浓。
4.【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本文禅意深浓,结尾离奇而又玄妙,这滴水伴随着生命的消失而消失,又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诞生,所以又合乎自然的规律。
【答案示例】本文禅意深浓,结尾写死去的她“在过世后又变成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她又在青草叶脉上发现了那颗露珠,“确切地说是一滴水。”由此,“她确信她与一生中所感受的最美的事物相逢了。”这滴水伴随着生命的消失而消失,又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诞生。它在不断地改变着生命的质量,而这个过程就是更新和创造的过程。所以说结尾离奇而又玄妙,但又合乎自然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