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可用两个字来概括——平稳。即变化幅度不大,依然以传统模式为主。考生比较熟悉的老题型,如成语运用、病句辨析、语句衔接、仿写、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仍然占据正统地位。但同往年一样,稳中有变。虽是“微调”,但有些试题创意微妙,令人称道,真可谓平中见奇,陈中出新。
一. 浙江卷第2小题。
【试题回放】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摘自单据合同)
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
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独占鳌头。/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
【试题评析】这道试题有三大亮点:
①生活味浓郁,富有情趣和理趣。从题型上看,这道试题似乎平淡无奇,但稍加观察,便可发现试题颇有新意,如同“旧瓶装新酒”。每项句子的后面注明了出处,表明这些句子都是来自实际生活,有的直接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作文评语”、“教室板报”;有的虽然取材于社会生活,但只要留心,随处可见,如“单据合同”、“招牌广告”。注明了出处,使这道试题面貌一新,洋溢着鲜活的生活气息。
②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这道试题生动地诠释了这个看似平易却常常被人忽略的道理,为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做出了示范,把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③考查面广,难度系数适中,区分度合理。每项列出两组或三组短句,每组短句中都含有适量的具有考查价值的词语。其中,A项的“闲熟”(应为娴熟)、B项的“定金”(应为订金)、C项的“化了装”(应为化了妆)、“粘地”(应为沾地),是排除点。命题者让大多数考生稍加思索便可将“闲熟”和“化了装”或“粘地”排除,轻松越过A、C两关,然后在B、D两道关前区分高下。而B项中的大写数字“叁拾肆”、“定金”和D项中的“售罄”、“独占鳌头”等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很容易让考生“是非”不分。这样,试题的考查功能就得以充分体现。估计得分率在60%左右,这个区分度是非常合理的。
不言而喻,对“定金”和“订金”的辨析,是破解此题的关键,前者是一方当事人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向对方当事人给付的一定数量的款项,具有担保作用和证明合同成立的作用;后者相当于“预付款”,即订购商品等预付的款项。这两个词语虽然与学生的生活是疏离的,但在政治课上经常接触。这就提醒学生,要把语文学习的“触角”向其他学科延伸,掌握一些常见、常用,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专业词语。
综上所述,这道试题设计新颖,创意奇崛,堪称今年同类试题中的上乘之作,是平中见奇、陈中出新的典范。不足之处是,理科生在高三已和政治课完全剥离,对“定金”和“订金”非常陌生,文理考生在这道题的得分上可能会轻重失衡。
二. 四川卷第20小题。
【试题回放】20.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捐赠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了一位患者。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要求: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②不写称呼语;③不超过100字。(6分)
【试题评析】这道试题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自然谐调,平易亲和,闪烁着人文关怀之光。质量高的试题,除具有选拔功能外,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这道试题就体现了较强的教育性,引导考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培养健康美好的思想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扣住了时代的脉搏,立意高远。
出题角度巧妙。如果让考生直接赞扬史铁生捐赠肝脏的精神,就失之平庸,流于肤浅,考生也会感到无话可说,只能用“无私奉献”“名垂千古”之类的大话、空话敷衍成篇。命题者逆向出题,让考生站在患者的角度,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这样就等于设置了具体的情境,使考生不至于无处下笔。
写作要求宽松。只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要求使用某些修辞手法,这样就防止了削足适履、硬凑修辞的倾向,便于考生放手行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只要求字数“不超过100字”,不要求“写称呼语”,这样考生就卸下了惟恐写作格式不合要求的思想负担,可集中心思在写作内容上用力,有利于考生发挥真实的写作水平。另外,试题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未作交代,更是为考生彻底松绑,“我”可男可女、可大可小、可老可少,写起来无拘无束,为考生抒写真情实感提供了较充分的语言表达空间。
但是,试题又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思想要有一定深度,不能说大话,要让人感到“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其次,内容要有一定厚度,不能说空话,要有较具体的事实支撑;再就是,感情要有一定信度,不能说假话,情感要真挚,富有感染力。所以,这道试题在宽松的要求下,又体现了选拔性考试对试题区分度的要求,其检测的效度是相当高的。
【答案示例】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但是,我多么荣幸,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无比感激,并要把这种感激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只要有人需要,只要有研究价值,我也会像你那样,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一切捐赠出来。
三. 江西卷第20小题
【试题回放】20、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15分)
【试题评析】图文转换的试题是常见的题型,但江西卷的这道试题在创意上仍然可圈可点。其新意主要有三点:
一是描写角度选得好。以往的同类试题大多是描写场景或器物,江西卷独辟蹊径,从人物肖像的角度进行图文转换,意在考查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的能力。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对透视人物性格、领会作品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学生来说,写好人物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所以这道试题在描写角度的变化中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与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二是描写对象选得好。试题以鲁迅为描写对象,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课文中接触过鲁迅大量的作品,对鲁迅非常熟悉,写起来容易把握。鲁迅是“民族魂”,是中国的“脊梁”,试题注意引导考生传承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一优良传统,在“考语文”的同时弘扬了时代精神和人文思想,熔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为一炉,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是描写要求提得好。在提供了鲁迅画像、为考生设置了写作情景的基础上,提出四条描写要求。四条要求具体明确,贯穿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主线。第一条要求宽严相济——在人称上严格限定为第二人称“你”,好处是如同对鲁迅先生娓娓述说,有亲切感;在描写内容上则较为宽松,“侧重肖像描写”表明不必拘泥于“画像”,还可以结合考生“对鲁迅的了解”,描写“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这样有利于考生调动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并且鼓励考生发挥想象。其他三条要求中规中矩,突出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这道试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这是江西卷最显著的特色。相对于其他各地的语文试题,变化最大的当属江西卷。今年,江西卷把作文分值降低了10分,首开了高考作文只有50分、字数只要求700字的先河。从作文中挤压出来的分值和字数,就给了这道“小作文”。仅“侧重”描写人物肖像,字数要不少于200字,这对考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这道试题的区分度相当高,具有很强的选拔考试功能。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学习语文的正确方向:要更多的关注传统文化和现实人生;一方面要读教科书,一方面要阅天下事;重基础、重积累;拓宽涉猎领域,增加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