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09-04 03:53:33    浏览次数: 152次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13课 辛亥革命,
文 章
www.deyou8.com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
1、政治条件:           签订后,中国           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        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               发展,               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武器:            思想的传播;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             等学说;
          主阵地:        和        ; 人物:         、          和          ;
4、组织基础:         等革命团体和             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   ①时间:       年    月     ②地点:       
 ③政治纲领:            、          、           、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
   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机关刊物:《民报》      ⑤性质:近代中国         统一的                 革命政党。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为壮烈的是         ,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6、有利时机:四川的             。
二、爆发:武昌起义     1、时间:        年    月     日
  2、结果:          被革命军占领,       军政府成立, 国号“            ”。
  3、影响:         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㈠成立概况:1、时间:     年1月1日;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都城:     4、国旗:       
 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   ②              ③            
   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                                      的宪法。
   3、意义:具有                         的进步意义。
四、结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背景: ①清政府:                             ②袁世凯:                            
     ③帝国主义:                               ④立宪派和旧官僚:                        。
     ⑤孙中山:                        
   2、步骤: 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年2月12日,          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步:袁通电赞成       ,孙中山辞职;
     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标志:辛亥革命到此结束。
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革命。
㈡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          的权利;从此         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座丰碑; 2、推翻了“           ”,客观上沉重地打击 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为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基础训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先要解决的社会矛盾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3.《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
A.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C.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4.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革命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这说明他们①革命性已经丧失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 [2]  下一页

第13课 辛亥革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