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完成P58的“想想做做”。)
海门市三和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 陶红梅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概括运算律。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吧?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
(出示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A、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B、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C、男生跳绳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D、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1)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2)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
(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2)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都是求的跳绳的总人数。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等号)板书:28+17=17+28
这是一个等式,读一读。
(3)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指名学生回答说,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5)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6)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7)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谁愿意上黑板写?(学生写,教师了解学生写的情况)。
(8)观察板演的等式,问:等式中的符号代表什么,如:○+□=□+○,教师就提问:“□”和“○”都代表什么,○+□=□+○表示什么呢?(代表任意的数)……
小结: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9)追问: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么表示?用语言怎么表达?
3、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第1排的两题填好。
96+35=35+□ 204+□=57+204
指名回答,为什么?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
46+59=46+59 90+10=5+95
[没有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号两边的加数不同。]
(3)同学们,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计算中,哪些地方应用过加法交换律?
下面一道题357+218,请同学们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计算加法找出了一条规律(加法交换律),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加法的另一条规律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同学们根据例题这幅图再算一算“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会列式吗?
(1)指名回答,板书:28+17+23
第一步先求什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给28+17添上括号,表示参加跳绳的总人数:(28+17)+23,再求什么?结果是多少?
(2)还是这个式子28+17+23(板书)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应该怎么办?教师添上括号:28+(17+23),添上括号后表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果是多少?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把它写成怎样的等式?
板书:(28+17)+23=28+(17+23)
(5)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教师当场板书)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3、归纳加法结合律:
(1)观察这三个等式, 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等式中能发现怎样的规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你能用字母a、b、c代表这三个加数把上面的规律表示出来吗?(独立写一写)板书:(a+b)+c=a+(b+c)
a、b、c代表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3)小结:三个数连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4、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想想做做2后两排。
(45+36)+64=45+(□+□)
560+(140+70)=(560+□)+□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下面的等式各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4
38+76+24 (88+45)+12
38+(76+24) 45+(88+12)
请每个同学选一组题独立完成。
反馈提问:为什么每组两道题的得数相同?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
二、课堂实录
师: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
生1:都是求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2:结果都是45。
师: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
生1:两个加数一样。
生2:结果也相同。
生3: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都是
求的跳绳的总人数。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
生:用等号。(板书:28+17=17+28)
师: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吗?
生1:23+32=32+23
生2:4+5=5+4
生3:12+46=46+12
生4:79+18=18+79
……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生1:它们左右两边都是加法
生2:左右两边加数都一样
生3:两个加数的位置换了一下
师: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生1:两个数相加,换了一下位置,和不变。
生2: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那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学生写,教师了解学生写的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生1:○+△=△+○
生2:□+★=★+□
生3: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4:a+b=b+a
……
师: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评析: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加法交换律,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然后,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三、教学反思
本课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基于这种思想,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