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历史教学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再思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再思考

    11-14 22:53:46    浏览次数: 279次    栏目:高中历史复习资料

标签: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再思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再思考
  大部分高三学子都觉得复习时间非常紧张,根本没办法再把五本书系统的复习一遍,只好根据自己的理解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重要的知识点按照通史体例挑着复习。我平常也关注文科班的复习情况和复习进度,他们也是按照通史的形式复习的,而且复习的过程中也是书本换来换去。我个人觉得这样很烦。所以我总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的二轮复习是不是可以和一轮一样按照书本的顺序来?
  新课程是按专题的体例来编排的,因为在专家看来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把通史全都学了一遍,学生脑袋里有通史的概念,但实际的操作却是初中并不重视历史的学习,重视的是成绩,以至于学生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历史只要背背就可以考高分了。所以到高中的时候连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都不知道。所以学生在学新教材的时候觉得特别吃力,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很多知识都是零散的,一块一块的。而浙江省的考纲却是按照通史体例编的,这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高考是按照考纲的顺序来考的,所以很多学校的二轮复习都是按照通史的顺序来复习的。目的就是把学生脑袋中原有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打乱,再重新编排。这样学生学起来不是更累吗?
  我看过很多课件,包括网络名师吴磊,从课件看他们的二轮复习是把课文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地整理一遍,并且把相关的知识点用比较的形式进行串联。比如吴磊在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这一专题的时候就把“《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国两制”下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等知识点进行了比较。这样看来二轮复习实际上就是知识点的深化。所以我想二轮复习可以仍然可以按照课本的顺序进行,这样不会把原有的体系打乱。因为学生平常自己复习的时候就是按照书本顺序来的。而且从很多文综题目看,历史大问题并没有进行大串联,考的知识点跨度也不大。这一点2009年浙江省的高考卷里可以证明。两道大问题的跨度都不大,相反切口很小。如果以后的高考也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按原有的体系进行复习可行性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按照通史体例复习给学生课堂记笔记带来了麻烦。
  同室经常抱怨说:“某某班这些学生真奇怪,从高二开始就不做笔记了。”我在自己的班里也发现这样一个情况,我的学生不是从高二开始不做笔记——我指的是那些平常比较用功的学生,美术生中有一些男生是一直不做笔记的,做了也被他们弄丢了——而是在高三后面20来天的时间里不再做笔记了。我也觉得很奇怪,曾经问过学生。
  学生告诉我说:“老师,你写的板书,以前的笔记里都有。而且上课进度很块记不下来。”我想想的确以前都有,说不定以前的笔记比现在的笔记还要详细,但以前的笔记未必都是重点。所以我后来在课堂中常常让学生把上课的框架记去。有时候也会讲:“这一点以前的笔记里是没有的,你们补上去。”以至于有些学生要求最后几天停课自己复习,因为在她看来老师这样讲下去,她的笔记本越来越厚,要记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她只记了但没看。其实这是学生的焦虑,也是老师的焦虑,而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处理好。甚至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究竟应该在最后阶段让学生记些什么,怎么记?那些看似懂又不懂的东西应该让学生怎么处理?旧笔记和新笔记应该怎么处理?二轮复习本应该让学生把书读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不光没有把书读薄反而读厚了,这不是背离了初衷吗?这些问题都是我想到却没有解决的。
  第三,按照通史体例复习在课堂上书本的使用存在混乱现象。
  按照通史的方式复习打乱了可本的顺序,所以常常会出现一节课要用好几本书的情况。我基本上不让学生翻书,而只是通过问题形式让学生把知识点回忆起来,但是老教师跟我说不让学生翻书学生会非常陌生的,翻了他对这块知识印象会非常深。但是在美术班操作起来比较乱,好多学生不愿意翻书,表情里常会流露出厌烦的情绪。而且翻书的时候动作特慢。这些问题又应该怎么去解决呢?怎样让美术班的学生在80多天的时间里快速熟悉课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