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历史教学历史教学设计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教学设计

    11-14 22:53:46    浏览次数: 356次    栏目: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历史教学设计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
  普通高中历史课标指出:高中历史教学既要注意与初中课程相衔接,又要避免简单的重复,应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同时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的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3.学生情况分析
  高三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同时也具备了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从而为学生乐于仔细“研究”本课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文字、剧照、图片等)等活动奠定了基础,为开展活动性的课堂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本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学生历史兴趣和历史审美观的培养。
  4.设计理念
  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把最生动的历史知识呈现给每一个学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朝边疆各民族的发展,把握汉与匈奴的关系、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全面、科学地分析较为复杂的民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及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历史、中华文明是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学习汉武帝、张骞、卫青、霍去病等为代表的汉朝人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不怕困难,锐意进取的品质,以及开放的意识,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和亲政策的评价,对张骞人生经历的审视,引发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性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张骞通西域。
  难点:汉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四、教学准备和主要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启发诱导,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实现的目标

 

 

课前复习

1.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外,我国周边已生活有哪些少数民族?

学生讲述后,幻灯片展示

巩固已学知识

 

 

 

导入新课

 

 

2.两汉时期我国周边地区又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他们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怎样?

学生讲述后,幻灯片展示

用真实自然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空间概念

 

 

 

 

 

 

 

 

 

 

 

 

 

 

 

 

 

 

 

 

 

 

 

匈奴的社会发展状况

 

 

 

 

汉初的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

 

昭君出塞

 

 

东汉大败北匈奴

 

西域概念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间、目的、路线、作用)

 

 

 

 

 

 

 

 

 

 

 

 

 

西汉设西域都护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两汉对西南夷和百越地区的管理

3.你能描述一下当时匈奴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吗?

学生讲述

学习了解匈奴族的生产、生活状况

4.面对匈奴的威胁,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思考

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政策经历了“和——战——和”的变化

5.汉初,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和亲”政策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吗?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培养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6.到了汉武帝时期,情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对匈奴的三次用兵

7.到汉元帝时,汉匈关系又发生什么变化?如何评价西汉时期的“和亲”政策?

利用诗词设置情境,引发对“和亲”政策的评价

知识拓展,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8.匈奴的边患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最后的解除?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培养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了解东汉与北匈奴的关系

9.西域指的是哪里?

展示地图,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讲述

 

了解西域的地理范围形成空间概貌念

10.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培养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1.如今有人想重走西域之路,去寻找伟人的足迹,磨练自己的意志,领略西部风情,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为他设计一条合理的行走路线吗?

展示《张骞出使西域》图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12.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张骞的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讲述

强调张骞不辱使命、坚忍不拔、开拓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

13.历史学家剪伯赞在评价张骞和哥伦布的地理新发现时说:“张謇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试结合有关史实评析其正确性

学生讨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突出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4.张骞通西域后,两汉政府如何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培养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5.西南夷和百越各指什么?汉武帝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讲述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课堂小结

16.两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学生归纳

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达到知识的巩固和升华

  六、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题
  七、教学反思
  1.材料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一定要适可而止。
  2.民族及民族关系史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对其中有些问题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把握好一些原则:如,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矛盾的表现,它与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完全不同。随着民族间交往与交流的发展,随着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兄弟民族之间的矛盾、隔阂也就逐渐消除。战争是暂时的,统一、和平、兄弟情谊、共同发展,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