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孔学精髓与现代文明(论语|孔子)

孔学精髓与现代文明(论语|孔子)

    11-14 22:52:30    浏览次数: 243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孔学精髓与现代文明(论语|孔子),

当前社会一些人存在着拜金主义的邪恶思想,只要搞到钱,什么伤天害理事也敢做敢为,什么卑鄙的手段也敢于施行。正如晋代鲁褒在《钱神论》中所说,他们把钱看成“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园,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门笑谈,非钱不发”,钱可使鬼推磨。这样钱的神通达到鬼神的程度,而且“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这样,社会本身的职能、公正、法律、道德完全被钱所吞没,人生活在“孔方兄”的钱眼之中,还有什么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

人总是要讲道德的,道德是使社会安定、团结的因素,是使社会发展繁荣的基础。孔学是最讲人的起码道德的。为了维持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与社会的关系,应该讲公利、公益,而不能只讲私利、私益;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能享乐争前,忧患不顾;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不能对社会采取漠不关心态度;应该有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粹,死而后己的精神,而不能当官做老爷,作威作福。建构社会伦理学,使人与社会的关系得到很好的规范。

(三)人与我的冲突。

在一般社会中均存在着以我为轴心的人我关系结构,自我具有首要的地位。中国古代人我关系曾成为很多思想家所思考的重要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如孔孟的仁爱论,墨家的兼爱论,道家的自爱论,杨朱的贵己论,韩非的自利论等等,都是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于人际关系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可以互补互济。

从儒家孔孟的仁爱论来说,比较贴近人际关系根本性质的把握。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行为活动都有一定的规范和一定的度,而无过或不及。主张限制、节制自我。同时又提倡“君子自强不息”〔29〕,不懈奋进,积极参与社会、群体活动。

孔学规范人我关系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与我的关系既频繁,又复杂。现代社会大体亦存在父子、夫妇、朋友、上下(领导与被领导、雇主与雇工)、宗亲等五伦。这五伦都是建立在平等、互爱的基础上。但做到平等、互爱必须从我做起,“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30〕,检讨自我的缺点,不计较别人,责己要重、严、多、周,责人要轻、宽、简、约,使人我关系得到和谐协调。但这决不是以丧失人格尊严及主体的独立自主为代价,更不是委屈求全,不顾国家民族的大义。处理好现代五伦,制定现代五伦的道德规范,是使现代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道德文明建设所不可或缺的。

二是修身为本、先人后己。《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注曰:“一是,一切也。”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这是内圣工夫,是一切的出发点,由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若不修身,自我心术不正,意识不诚,如何齐家,治国。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只有通过自我道德修养,升华自我人格、情操、气节,以影响周围他人,君子之德风由此推及社会,从而造就一个好的风气。对于荣誉、利益,自己不争功夺利,而是先人后己,这样,人际关系才可能得到和谐。

三是平等待人,推己及人。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1〕恕道是诉诸自我内在的道德情感,以善意与人相处,是济人济物之德。这是仁之始和仁之根。恕的根本义蕴可理解为人与我的机会均等和平等,人是要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它是一种内在于人我关系的协调原则,是人我道德关系的基础。费尔巴哈曾经说:“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许多由人们思考出来的道德原则和训诫中,这个朴素的通俗的原理是最好的,最真实的,同时也是最明显而且最有说服力的,因为这个原理诉诸人心,因为它使自己对于幸福的追求,服从良心的指示。当你有了所希望的东西,当你幸福的时候,你不希望别人把你不愿意的事施诸于你,即不要对你做坏事和恶事,那末你也不要把这些事施诸于他们。当你不幸时,你希望别人做你所希望的事,即希望他们帮助你,当你无法自助的时候,希望别人对你做善事,那末当他们需要你时,当他们不幸时,你也同样对他们做。”这便是“健全的、纯朴的、正直的、诚实的道德,这渗透到血和肉中的人的道德而不是幻想的、伪善的、道貌岸然的道德。”〔32〕费尔巴哈的解释是有针对性的,是深刻的,他看到了恕道是以内心的良心为根据的。

孔学对于现代社会三大冲突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这说明孔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孔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以至现代社会仍然到孔学中寻求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道德支撑,是因为孔学作为人类生命存在、生存价值、群体关怀、博爱情怀的人文学说,是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最一般、最普遍义蕴的认识和把握,既解决了当时时代的冲突、时代的课题,亦超越时代的局限,而具有相对的永恒真理性和相对的永恒价值。

注:
    〔1〕“人文主义”一词起源于拉丁文studia humanitatis (人文学),包括文法、修辞学、历史学、诗艺、道德哲学等。19世纪,用人文主义一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界观,这里是从后一个意义上加以运用。
    〔2〕《论语·雍也》。
    〔3〕《论语·八佾》。
    〔4〕〔30〕《论语·颜渊》。
    〔5〕《论语·为政》。
    〔6〕《论语·泰伯》。
    〔7〕〔15〕〔16〕〔20〕《论语·学而》。
    〔8〕《墨子·非儒下》。
    〔9〕《墨子·兼爱下》。
    〔10〕〔12〕《论语·里仁》。
    〔11〕〔31〕《论语·卫灵公》。
    〔13〕〔14〕《左传》隐公三年。
    〔17〕《国语·周语》。
    〔18〕《论语·先进》。
    〔19〕〔28〕参见拙著《新人学导论——中国传统人学的省察》第一章,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1〕《国语·郑语》。
    〔22〕《左传》昭公二十年。
    〔23〕《论语·子路》。
    〔24〕这方面统计资料很多。人类生存的阳光、空气、水三要素都受到严重破坏。世界有1/15的人口生活在水荒之中,每年有10000 万人死亡与饮水污染有关;有1/5人口呼吸有害空气, 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增加而有酸雨,摧毁森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产生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上升,将危及世界1/3的耕地等等。
    〔25〕《孟子·尽心下》。
    〔26〕《孟子集注》卷十三。
    〔27〕《正蒙·乾称篇》。
    〔29〕《周易·乾·象》。
    〔32〕《幸福论》,《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上卷,第557—578页。


    * 1993年孔子文化节,受邀在曲阜孔子学术会堂演讲。 兹据演讲稿整理。

《炎黄文化研究》1995年第2期



上一页  [1] [2] [3] 

孔学精髓与现代文明(论语|孔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