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古诗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古诗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03-14 12:40:34    浏览次数: 631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古诗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③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例3             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一篇意脉顺畅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阃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衬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荡漾的境界中。
这首小令从“忆”生发出美好回忆,词人一往情深地眷恋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的明丽景色,引人入胜,将读者也领到那优美的境界之中,油然而生欢悦之情。  

④寓情于景: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
例4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这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

四、练习: 
(一)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答案: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答案:“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答案: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答案:“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 
    答案: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答案: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答案:画面描写注意到近与远、高与低、声与色、动与静的搭配,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答案: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写思亲,从侧面设想(虚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

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答案: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以实写虚。

(二)鉴赏以下诗歌表现技巧

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 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考点:直接抒情)    

2、                  示   儿    (陆游) (考点:直接抒情)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例7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借隐居在山水间的渔翁,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   
    把主观之情,即“意”全部寓于客观之景,当然作者笔下的景已不是客观之景,而是带有感情的心灵之景,诗中的“景”与诗中的“我”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地。(考点:寓情于景)
         
3、                    上汝州郡楼(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解析: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
诗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的边塞生活重新浮上心头,不禁兴起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象身在边州的感慨。这个感慨既有感于个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时代的内容,分量是极其沉重的。这里虽然只用“似边州”三字淡描一笔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