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古文与文言文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猜读”六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猜读”六法

    10-18 01:46:54    浏览次数: 906次    栏目:古文与文言文

标签:古文与文言文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猜读”六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猜读”六法
  “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难点。这难点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词义已发生很大变化的文言实词受到现代汉语词义的干扰;二是熟识的实词表现出特殊的使用意义,即临时意义;三是语句中的深层含义及某种修辞格使文言实词产生的特殊意义。面对这些文言文阅读的障碍点,我们应该有较强的应对能力――“猜读”的能力。下面就实词的“猜读”简单地谈几种方法。
  一、据形索义法。汉字是表意文字,通过分析字形,可以探知字的本义。
  1.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振长策而驭宇内”(贾谊《过秦论》)中的“策”,从“竹”,形旁从“竹”的字,本义大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再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形旁从“玉”的字,本义大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举一反三,不妨粗略归纳一下形符的意义:
  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有关;“讠(言)、辶(搋)、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奸”与丝麻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 “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 “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 “歹”与死亡关; “月”与肉关; “自”与鼻关;“目”与眼关……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2. 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序》)的“带”,半象形字,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又如“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的“危”字,会意字,从“(wi)”,从“卩(节) ”,“”是一个人站在高岸上的形象,“卩”是节止的意思,揣摩句义,不难知道这里不是指蜀道“危险”,而是感叹蜀道之“高”。又如“刃”是指事字,刀上一点表明为锋,可知“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中的“刃”用其本义。
  二、引申法。围绕本义逐渐引申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具体的词义。
  1. 特殊向一般引申。如“左右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引”是会意字,右边的一竖表示弓弦拉到的程度和位置,“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拉”皆可以说成“引”。
  2. 具体向抽象引申。如“卓既杀琼,旋亦悔之”(《后汉书?董卓传》),“旋”从“方”,本义是指旌旗随风飘转。由“转”引申为“快”,由“快”引申为“时间短、不久”之义,具体的“旗帜飘转”引申为抽象的“时间不长”。
  3. 因果引申。如“好”从“女”从“子”。“子”表男子,女子得男子以为伴表示貌美。《乐府诗集?陌上桑》中“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中的“好”取的就是本义。貌美当然“好”,词义由此扩大引申开来。又如“晦”,日月不明,所以代指月末。唯其不明、晦暗,所以引申出“隐晦、隐藏”的意义来。
  4. 联想引申。如“蒙”,从“艹”。本义:玉女、茑萝一类的蔓生草名。草性贱,丛则覆地,由此引申为“覆盖”“蒙蔽”等义。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蒙”,即覆盖义。 
www.deyou8.com
  三、通假逆用法。文言文通假的原则是“音同”或“音近”,非音同音近不能通假。那么,在一个句子中若遇上讲不通的“障碍字”,不妨以同音或近音字替换,替换后若能够讲通,则有可能是通假字,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取”,会意字,从手,从耳,犹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由此可引申出“拿取”“夺取”等义,但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在此都讲不通,而以“娶”代之,则通,据此可推断为“取”通“娶”。
  四、组词法。古汉语构成句的最小单位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居多,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词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近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基于上述特点,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猜读其意义。如“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沈括《雁荡山》)中的“原”,义为“本”。因为有所谓“原本”一词,据此猜度其词义为“推究……的(根本)原因”。另如:“引”,牵也,所谓“牵引”。“悍”,凶也,所谓“凶悍”。“尤”,怨也,所谓“怨天尤人”。
  五、对应互释法。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文法更讲究语言的工整,这是古文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又如:“尔无我诈,我无尔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虞”对“诈”,可以推断“虞”即“欺骗”之意。
  另外,在文言文中,互文也常见。互文多为近义,联系互文也可帮助理解词义,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柳宋元《捕蛇者说》)中的“殚”,其义可由熟词“竭”义推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句中的“弥”可由“愈”义推知。
  六、语法分析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如所做成分、与它词的搭配关系、修饰关系等)来推知词义。如“幸”:a.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b.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chu)(《狱中杂记》);c. 一肤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d. 始皇帝幸梁山宫(《史记?秦始皇本纪》)。在a句中“幸”被否定副词“不”修饰,应为形容词,“幸运”义;b句中“留”为谓语,而“幸”修饰了“留”,所以“幸”为“侥幸”之意;c句中的“望幸”是一个动宾结构,可以断定“幸”作“宠幸”讲。在d句中“幸”是句中谓语,一般由动词充当,由此可以推断出“幸”是动词,作“巡幸”讲。
  以上“猜读六法”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因文定义”,即实词的解读必须结合一定的语言背景来进行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