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新课改网络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1)

网络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1)

    09-13 17:35:46    浏览次数: 675次    栏目:高中语文新课改

标签:高中语文新课改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网络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1),
网络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1)


  21世纪是网络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网络化的教育。面对网络,当我们还在为网络的利弊以及是否让孩子上网争论不休的时候,Internet上的儿童网站"在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那里的孩子们在网络上已经走得很远了:小学老师给孩子布置收集整理网络信息的作业,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8~12岁正常智力发育的孩子,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一份长达数十页、图文并茂、有关自然或人文课题的作业,是一件相当有趣味也相当轻松的事情"。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对我国有五千年历史底蕴的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来说,面对网络,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网络有效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为此,一年多来,笔者作为浙江省宁波中学"网络环境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实验课题组的研究教师,利用我校现有的网络教学设施,大胆地进行了这一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本文将就此一抒己见。
  
  一、如何使用网络有效开展教学
  
  把网络技术引入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从教学媒体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是一种非常重要和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但是,目前教育界对于把网络技术用于教学的各种想法和观点过于乐观,有时甚至带有点幻想的成分。许多教育者把网络技术看成是一种能够治愈百病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把学校联入交互网络,利用交互网络信息量大、传递快的特点,教育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们相信交互网络在教育上的确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然而把一项新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毋庸置疑,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一方面确实可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又将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学校的硬件设备问题、交互网络的使用费用问题、教学使用过程中的技术和课题问题、交互网络信息量不稳定和内容缺少内在联系问题、交互网络信息内容的审查问题、如何有效使用的问题等。在这诸多问题中,对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有效使用的问题。
  
  我们教师要能够有效地使用网络开展教学,在注意怎样才能使得学生用到交互网络,以及强调交互网络在教学中使用以后所能发挥出的教育价值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的应用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联系起来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这一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须分清"使用"和"如何使用"这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在把一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时,"使用"创教育之新,仅仅是一个必要前提;"如何使用"育创新之人,是问题的关键。"如何使用"这个概念应用在教育上包含着价值判断的意义,它不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某些物质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指,对于一定的教育目标来说,这些技术手段在教学使用过程中能否有力地促进目标的实现。换言之,教学媒体的改变必然要引起整个教学组织过程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考虑到这些变化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美国内华达大学的教育技术学教授麦德克斯在《交互网络:教育的未来和问题》一文中指出:"教育者仅仅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引到教室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交互网络就像书本、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一样,它本身不能产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当教师真正把交互网络同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
  
  二、网络环境中阅读变式形态及阅读变式操作特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现代信息以网状辐射的结构突破了传统信息的线性传输方式,实现了信息传输路径的革命;现代信息以良好的声像特点,将自然信息与文本信息表达方式上的优点集于一身,既直观形象,又编码严谨。现代信息依附于人们精心编制的电子软件,信息密度非常大,再现性能良好,信息接受不受时空的局限,接收者具有启动信息、筛选信息的最大自由。现代信息在传输方式和呈现方式上的鲜明特征,对现代人类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文本式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网状辐射性传输方式的操作,对全方位立体性呈现方式的操作,对高密度、大容量信息的适应和操作,对个性化主动性利用信息的操作。这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化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