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整体把握全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
【参考答案】 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2、在把握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要达到这一要求,除了我们备考时应具有的知识储备,熟悉一些与作者相关的背景材料以及所用的文本材料后面的注释外,还要从文本中去寻找、发现、领会,不做漫无边际的瞎猜。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答“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题要从以下四点入手:
可以赏析语言特色,分析文章的炼字、选句、辞格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技巧;
可以赏析结构方面的特色,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段落、伏笔铺垫等方面的匠心;
可以赏析表现技法,体会象征、对比、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手法的作用。
③紧扣文本,有的放矢。文体不同,其特点也各异。如小说要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特点,散文则要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组材、语言、线索设置等特点。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要注意叙(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或引用)、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揭示)、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④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语言要精炼简明严谨。不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语言表述的简洁美、流畅美和规范美。
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时,一般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或反对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自选角度,切入点宜小、巧、新。
第二步: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中,最容易出现以下三种毛病:层次不清,泛泛而谈,以述代评。为分清层次,答题时可在每个层次前标上序号或者每层用一个段落。为防止泛泛而谈或者以述代评,可尝试进行“分论点+文章材料+分析评价”的训练,逐步做到观点正确,例证典型,分析深入。
第三步:总结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洁,要与第一步圆合。
例题:(201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一摸)本文题为“孤石”,请探究“孤石”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鉴赏的能力。孤石,孤单的不仅仅是石头,还有人。“孤石”表现了与主人公一样的人群的生活,“孤石”表现了社会上的不公与错位,“孤石”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孤石”寄托了作者对“朱庆们”的同情。
答案 ①以物喻人,借“孤石”形象地表现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寄寓作者对朱庆们生存境遇的关注。②小中见大,借助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提出青年成长过程中被社会普遍忽视的情感需求问题。③针砭时弊,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社会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的错位现象。④引发思考,通过对不同层面人们不同处事方式的叙写,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