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赏析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赏析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602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赏析,

许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赏析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赏析】

许浑,唐代诗人,长于律诗,多登高怀古之作。他第一次离开故乡去都城长安,途经潼关,登临驿楼,极目远眺,感慨万千,便写下了这首为人传诵的五言律诗。

赏析一:首联交待了时间和事件。红叶萧萧,长亭向晚,饮酒一瓢。这也给全诗定了感情基调,落叶言秋本就感伤,更有傍晚时的长亭饮酒,岂不是让羁旅之人愁上加愁?

百无聊赖的诗人登高望远,山高河阔尽收眼底。颔联和颈联便是写诗人登驿楼的见闻。残云笼太华,疏雨罩中条,终不能掩山之高峻之势。树色苍莽,终要随关城远去。河浪滔天,终要奔向大海而无迹。“残”“疏”二字再次强化伤秋之情,“归”“过”“随”“入”四字用得精当,使所写景物极具动感。此四句不仅形式工整,音韵和谐,而且极能调动读者的感觉,令诗句灵动震撼。

博取功名本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最高追求,诗人当然不会脱此窠臼,可面对壮丽山河,顿感人之渺小(此是本人臆测),此行能否得志也未可知,所以尾联中诗人点出自己仍要“梦渔樵”,委婉地表现了自己并非专为功名富贵而去“帝乡”,这实际上是诗人的一种自慰,更是他矛盾心理的表现。这样含蓄、伤感地写自己的求仕之路的,在本人看来,在古诗中并不多见。

赏析二: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动人。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直到清末,谭嗣同还写下他那“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可知它在诗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
  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兴会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高华雄浑”(清代吴汝纶语)的诗作。
  开头两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一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背景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然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真绘声绘色,给人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
  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三、四两句,又见其另作《秋霁潼关驿亭》诗颔联,完全相同,可知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照理说,离长安不过一天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许浑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表白了自己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是颇显出自己身分的。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