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黛姮《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原文阅读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726次 栏目: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郭黛姮《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原文阅读,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郭黛姮
阅读提示。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这些建筑的制式有些彼此相近,如厅与堂、楼与阁、亭与轩,要说得清楚,确实不容易。作者抓住各种建筑功用、制式上的特征加以说明,给人以清晰而具体的印象:厅典雅端庄,堂严整瑰丽,楼体型不一,阁造型吝异,亭形式多样,榭傍水而立,轩轻盈疏朗。
作者在说明每种建筑时,抓住建筑形式取决于功用这种内在联系,先说功用上的特征,再说建筑形式上的特征。文章又将制式相近的建筑安排在相邻的位置,有利于读者从比较中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征。
阅读时,可边读边摘录出各段文字中说明建筑特征的语句,再比较一下制式相近的建筑有哪些不同处,看看每种建筑有什么特征。
我们祖国的建筑,具有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我国古代宅第和园林建筑,逐步形成了多种类型,它们各有特点,具有比较固定的制式。人们常常提到的有厅、堂、楼、阁、亭、榭、轩等。这里仅就这几种建筑作些简单的介绍。
厅
厅在古典园林或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来会客、宴请宾客、观赏花木,需要用较大的室内空间来满足接纳众多宾客的要求,因此,在建筑群中,厅的体量往往是最大的。门、窗等装修也是最考究的。厅的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们在里面就能够欣赏园林景色。有些厅四面都开门窗,称为“四面厅”;有些厅由前后两幢长方形房屋并在一起,以增加进深,扩大室内空间,但两幢房屋的结构又常自成体系,称为“鸳鸯厅”。还有一些厅当中少用几根立柱,代之以自梁悬吊的木雕花篮,这就是江南园林或住宅中所特有的“花篮厅”。
堂
堂常常是对居住建筑群中正房的称呼。它是长者居住的地方,也常作为举行家庭重要庆典的场所。在离宫型园林中,供居住用的那一部分建筑也往往称为堂。如颐和园内光绪居住的四合院正房名为“玉澜堂”,慈禧居住的四合院正房名为“乐寿堂”。一些文人、士大夫喜欢把自己宅第的正房叫做堂,如“世伦堂,,“秉礼堂”“慎德堂”等等,以标榜其风雅和有德。堂多位于居住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整修瑰丽,一般作两坡悬山、硬山屋顶,偶有用歇山顶的。室内往往用隔扇、屏门、落地罩、博古架、太师壁等分隔空间。
楼
“重屋曰楼”,这是古人常说的一句话。从古代建筑实例来看,这“重”字不限于两重,二层以上的就可称之为“楼”。楼有很广泛的用途,在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在明、清的住宅和园林中有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如“见山楼”“明瑟楼”“听橹楼”等等。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不同于前者的楼,如汉画像石所刻的大住宅旁的“望楼”,北宋在汴梁城中所建监视火警用的“望火楼”,古代城防工程中的敌楼、城楼,许多古城中的钟楼、鼓楼。它们虽然很高,但多数不是“重屋”,下半部有的以木构架支撑,有的是夯土台或城墙。楼的体型繁简不一,人们常见的钟楼、鼓楼、城楼是较简单的型式,历史上曾出现过体型非常复杂的楼,如宋画中的黄鹤楼。类似这样的建筑今天已不多见,仅山西省还幸存有明、清所建的万泉飞云楼和介休玄神楼,是极宝贵的遗构。
阁
阁在古代往往是对收藏贵重文献的建筑的称呼。历代的寺院中常可见到“藏经阁”这样的名字;汉代陈建有藏书的“天禄阁”“石渠阁”;清代乾隆皇帝为收藏四库全书专门修建类似国家图书馆性质的“内廷四阁”,即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沈阳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这四阁的建筑型式均仿宁波私人藏书的“天一阁”,做成长方形平面,两坡硬山顶,二层楼,阁的正面满开门窗,其余三面都是实墙。
阁在园林中是作观赏风景用的建筑。例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命名用了“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句诗的意思,表明建它是为了欣赏荷花。
在一些宗教建筑群中,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层建筑也被称为阁,如辽代建筑的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明代建筑的广西容县“真武阁”,清代建筑的承德普宁寺“大乘阁”、颐和园“佛香阁”等。它们的平面有长方形、凸字形、八角形,立面造型挺拔庄重,是中国多层木构建筑的代表,其中“大乘阁”在现存木构建筑中高度居第二位(39米多),“佛香阁”高度居第三位。
亭
亭是我国园林中几乎不可缺少的建筑,无论公园、私园,大园、小园,古园、今园,都可找到亭子。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名篇描写了亭子,至今脍炙人口。亭既是供游人在内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筑,又是供游人自外观赏的点景建筑。例如苏州拙政园西部的“补园”,本来是另一家的园子,园内小山上有一座“宜两亭”,这个亭名据说寓意是“一亭宜作两家春”。登上这个亭子,就可以饱览两园春色。由于亭子是点景建筑,人们对它们的体型推敲得更为细致,总是力求完美。匠师们依据它们所处的不同自然环境,常把它们的平面设计成三角、四面、六边、八边、扇面、圆形、梅花等不同的形式,供人们欣赏。
榭
东汉末年刘熙著的分科词典《释名》中说:“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这个解释点明了榭的含义。榭也属于园林中的得景建筑。它的突出特点是建在水边,往往从岸上延伸到水上。榭多是长方形或近于 方形的单层建筑,结构轻巧,立面开敞,常用歇山屋顶。跨水部分由立在水中的石构梁柱支撑,临水的一面多不设门窗,而置带弓形靠背的坐凳栏杆,供人凭栏而坐。典型的实例 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网师园的“濯缨水阁”,颐和园里谐趣园的“饮绿”“洗秋”等都是。
轩
轩是古典园林中观赏性的小建筑,也是起点景作用的,但在轩中往往陈放简单家具,供人们饮茶、下棋、鉴赏书画使用,这是和亭不同的地方。轩可以露在水边,也可以隐于半山,建筑布局较为自由,风格也多轻盈疏朗。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和颐和园的“写秋轩”,代表了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中轩的不同形式。
轩还是江南民间厅、堂等建筑中天花板装修的名称。这是一种以弧面 向上凸起的天花板,表面显露出一条条假椽,可以在两排纵列的柱子间形成一个单元。一座厅内如在进深方向设五列柱子,则可出现四个单元,称为“四轩”。假椽弯曲的曲线形式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如弓形轩、菱角轩、鹤胫轩等。
上述几种建筑,从它们的用途与建筑形式看,有些是彼此相近的,例如厅与堂,楼与阁,亭与轩。因此有些园林建筑往往把名称搞混,如拙政园的主厅被称为“堂”,有些私人的藏书建筑,往往被称为藏书楼。也有些建筑则由于文人士大夫随意题名,把厅、堂类型的建筑称为轩、馆,如苏州留园的“五峰仙馆”“林泉耆硕馆”,怡园的“藕香榭”,网师园的“小山从桂轩”等,实际上都属厅一类的 建筑。这种称呼往往使人们不易把握 厅、堂、楼、阁的确切含义。
今天,对建筑的称呼,有的还保留着传统的含义,有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人民大会堂的“堂”就跟乐寿堂的“堂”大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