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构建轻松和谐的语文新课堂(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
【内容提要】:新课程指出: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旨在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人性在这种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下教师该如何构建轻松和谐的新型课堂,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学习、实践和探索,试从平等对话、激发情感、教法多样、师生互动四方面提出一些做法和想法,与同行们探讨。
【关键词】:轻松;和谐;新型。
新课程指出: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谐既是形式美规律的最高品级,又是一种常见的美的形态。它要求构成事物的彼此对立的诸元素协调、均衡、有序地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在“教”与“学”双向传递过程中,这三者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同时,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会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有效?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给学生以一定成就感与时代感,而非老学究似地照本宣科,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切实拉近学生与文本和教师的关系,在这样的“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中进行互动式地学习,我想,无疑是成功的,也是愉快的。那么该如何构建,本人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尝试:
一、平等对话,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师生平等对话,是对传统语文教育反思的结果,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这种“平等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你问我答,它更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倾听、表达、探讨、沟通、评价、欣赏,强调的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围绕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理性的碰撞,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
要真正地实现平等对话,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师生有一种共同的体验。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说你去干什么,而是应该对学生说我们一起去干什么。我们要把学生的真心放在自己的心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已逐渐成为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巧言自辩,压制学生,对学生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而要通过教学关系的有效调节和控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有利于教学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诸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情绪(受赞扬、愉快、满足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愿意学习;不好的恶劣的情绪(受压抑、遭排挤、烦恼、害怕等)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厌恶学习。客体(学生)的情绪与主体(教师)的态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前提,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教法多样,呈现协调统一课堂
和谐的基本特征是多样统一。“多样”体现了各个要素的个性或差别;“统一”则体现了各个要素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可以说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教学实际表明,教学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在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师本身的素养等,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语文教材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教法当然应该有所区别;再如,有的教师长于逻辑分析,有的教师长于形象思维,其自身素养及教学风格的差异,也决定了教法自然有所不同;又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表现也时有新的发展变化,教法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多变性的特点,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换教法。
实际上,一个教学活动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单就一堂语文课来说,也常常是讲授法、谈话法、复习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具体的协调一致的配合统一,才具有实际意义。只提讲法的多样性而忽视教法的统一性、协调性,教学程序就会杂乱无章;反之,只提统一性,而忽视多样性、变化性,也会使教学活动单调、僵化,缺乏动态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最佳效果的多种教法的和谐统一,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而又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和谐并不是某种凝固不动或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在历时态的变化中产生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这与课程、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教学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克服这样两种倾向:上是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倾向。其具体表现是墨守成规,企图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模式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语文课往往上得千课一面,缺乏个性和变化,甚至死气沉沉,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能。二是对先进教学经验生搬硬套的倾向。其表现为对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以简单的态度对待之,生搬硬套,机械摹仿,这种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不适应教学实际,其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上述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都破坏了教学方法的多样统一性、恰当性和适宜性,自然也就无和谐而言。要克服这两种倾向,首先要进行观念的更新。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如何“教”,还要研究如何教学生“学”,只有把“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都吃透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达到教与学的相互协调。其次,要大胆改革教法,既要善于继承和借鉴中外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又要勇于进取,强化创新意识,能因人、因文、因时而异,创造出符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把继承与革新、观念与方法和谐地统一起来。
三、激发情感,创设轻松愉快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情感态度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把“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列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并指出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她具有多样的情感,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的文章中找到一条情感肌理,就拿亲情线而言,七(上)赞颂母爱伟大与无私的《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小巷深处》(林莉)——八(上)充满浓浓情怀的《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八(下)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亲情篇《背影》(朱自清)、《永久的悔》(季羡林)、《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九(上)以书信方式诠释父爱《给儿子的一封信》(刘亚洲)、《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等等,教师如能切实抓住这条主线,创设温馨和谐课堂氛围,并且将之一以贯之地引领学生走下去,浓情课堂还是魅力无限的。
语文课堂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要把教材中正义、美善的情感注入学生的血脉中,让它们永远在学生的血管中循环流淌,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领悟亲情力量的巨大,感受亲情的伟大,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大成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