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从高考零分作文看中学生读写素养的培养,
为了避免高考零分作文的悲剧再度上演,进一步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改变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高慢差费”的现状,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和复习备考中要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核心,以中高考改革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他们素养为终极目标,加强备、教、辅、改、考、评各个教学环节的研究。我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与写作教学首先要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突破: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学生来说,兴趣能引领他们从未知走向已知,是他们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永恒动力。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失去了兴趣,尽管你人为地去弥补,也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老师要研究语文教材、教法、学法、学生实际和以及高考改革形势,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个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终身的。语文教学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大搞题海战术,要把“双基”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把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融入在阅读和写作中,真正做到“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同步发展。
其次,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师生单一互动为师生立体互动,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要摒弃应试教育的痕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诸如讨论会、辩论会、故事会、研究性学习等,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研究、创新”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再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电视、网络、图书馆、校园文化墙、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课堂和课外生活。
最后,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语言文字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它科目,它既要从文本中摄取大量基础知识,也要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时空,让学生走出书斋,走进社会与自然,在大语文环境中学习知识,积淀文化素养。况且这与当今高考改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另外作为语文老师,要倡导学生博览群书,哪怕是武侠类通俗文学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允许学生涉猎一些,只要注意阅读场合就行了。
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制胜的法宝
光有学习兴趣,不注重学习方法,教学有时也会事倍功半。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的不二法宝。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既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也要考虑学科自身教学的特点;既要注重常规教学,也要加强考试研究。下面着重从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角度来谈谈对教法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传统作文教学做法是:老师重视写作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参与和情感体验;总遵循“(老师)命题或出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老师)讲评”老一套思路。整个写作环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的思想与情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尽管他们也参与了,但收效甚微。如果一改常规作文训练思路,倡导开放式个性化写作,加强写前指导和评后辅导(主要是面批),学生就不会谈文色变,视写作为苦役了。
譬如,在写作教学中老师不妨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和自由,学生的写作恐惧感被消除了,兴趣被激发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写作中让学生自己出题,不规定统一上交时间,允许学生借鉴模仿,甚至把作文的修改工作也交由学生自己互评互改来完成。灵活处理课堂作文教学,就会把学生从讲评课上的“局外人”转变为参与整个写作过程的主角。学生摆脱了“三一律”的束缚,结果就会写出许多有个性、有创新、高质量的作品。同时,这也解放了老师,有利于老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写作指导,在指导中有针对性地把有关写作的基本知识教给每个学生,这比单纯的知识讲解要有效得多,实用得多。
当然,开放式个性化写作方法不是万能的、一成不变的。我们在高一高二年级可以大量运用,但到了高三作文备考时,我们还是要根据高考需要转向,加强学生聚合思维训练,尤其是学生写作中审题和选材能力及作文构思能力的的强化训练。
写作与阅读是息息相关的,阅读面的宽窄决定了写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呢?
当前中学生阅读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往往只追求故事情节,结果阅读与写作严重脱节。尽管学生阅读东西很多,但写作时不会整合运用,言之无物。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阅读课要根据阅读目的、阅读对象、阅读情境选择不同的方法。阅读课上老师要加强指导,切忌搞“放养式”阅读。
具体说来,首先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给学生开出每学期或每次的阅读书单,并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摘抄一二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或写文章内容提要、读后感、书评等,做到不动手不阅读,防止学生休闲式阅读。其次灵活采取多种阅读方式,把阅读与“说”“写”能力结合起来训练,以防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譬如抽一个单位活动时间开展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开展主题式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研讨,最后写成文章,与开展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通过在班上办“阅读小报”和黑板报形式来共享阅读资料等等。最后老师还要适时地介绍一些名人或学者的科学读书方法,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外,语文老师也要加强阅读,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上遴选一些风格不一的精品时文,以专题形式印发给学生进行补充阅读。这对提高学生阅读品位、积累写作素材、拓展知识面有着重要作用。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改变平庸化、娱乐化、休闲式等阅读现状,在品位与口味上与老师保持一致,况且老师也从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要加强宏观监控和科学指导。总体上既倡导学生博览群书,雅俗共赏,又要注重提高阅读品位,有针对性的阅读。但对毕业班学生要把阅读与考试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做到广、专、精。毕业班学生复习备考时间紧,学业负担重,要求学生远离武侠言情小说和网络游戏,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专题阅读和精品阅读上。阅读内容不能仅限于学生手中的《读者》《青年文摘》,还要重点关注一些语文专业杂志如《散文》《散文百家》《杂文》《新作文》等 ,原则上不倡导学生此时去阅读鸿篇巨著。针对学生网络阅读情况,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网上阅读习惯给学生推荐一些精品网站,如中华语文网(《语文报》门户网站),新浪、搜狐、雅虎、网易等知名网站的“新闻频道”和“读书频道”,南方周末网等。这些网站大都开辟了“在线阅读”栏目,老师要指导学生在网上有选择性的阅读。
总之,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中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主战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反思,勇于探索,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寻找一种科学、高效、有序、快捷而实用的教学方法,来改变当代中学生畸形的读写现状,切实提高他们的读写素养以及文化素养。我坚信: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读写教学的研究与改革,高考零分作文会越来越少甚至绝迹的,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的。
作者邮箱: hql-ly@sohu.com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