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教育者,带领学生一起修行的人——《大学》的修养次第对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教育者,带领学生一起修行的人——《大学》的修养次第对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797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教育者,带领学生一起修行的人——《大学》的修养次第对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认为身与心的修养是辩证统一的。心理影响生理,生理制约心理,身心相互作用,无法分开。现代心理学虽然知道身心相互作用的道理,却没有象我们传统文化那样把二者融合,形成一套以“止、定、静、安、虑、得”为内容的益身养心的方法。如果讲得具体些,就是每天花一些时间,安排自己静坐(站易疲劳,躺易入睡,坐姿不必固定,以舒适放松为主),消除身体的疲倦,让纷乱的念头静止下来,然后思考自己一天的心理行为,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日久功深,对自己随时随地的起心动念都能清楚善恶。再进一步,息止恶心(不是强制不起恶念,是观久而自息),只起善念。最后则心中善恶俱空,无所执著,随心所欲而无不善。做了好事,在自己看来,只是义所当为,做了本分内的事,到此地步,才真为人师,世之风范!

(二)第二层次:立己立人要“亲民”

能够完成自我修养,止息己恶的人,他的人生境界自然会影响人群,改易社会风气。作为教育者,人格的力量也会自然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但是这种影响的力量需要长期潜移默化才能看到效果,况且修养的目的本就应该是利己利人,立己立人,离开他人修养自我,事实上太过自私也太过消极。社会道德体系若走向崩溃,谁是受害者?每个人都将是受害者,包括你自己!即使是你今天过得很好,殊不知花无百日红,明天、后天,你还会这样?你是富人,强盗土匪横行,随时有可能被绑架、抢劫,这样的日子过得下去吗?你是穷人,你要一直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不公平?正因为这样,所以《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明明德”就是自觉,勤修自我身心,“亲民”就是觉他,把修养身心、培德固本而再求增长技能、建立事业功勋的道理向人们广为传播,外在行为上,自然相互帮助扶持,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睦厚的关系,目的是要“止于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有人说,我修养不够,要自己修养完全成功后再来助人,这就如有人溺水呼救,岸上的人不利用身边的救人条件帮助溺水者,而是告诉他自己先去学习游泳,学会了再来救溺水者一样,不亦晚乎?

作为教育者,职业身份已经界定了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体会上述道理,会使我们进一步明白我们工作的神圣性。教育者能净化自己,堪为学生之师范,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本性中的善性,养淳厚道德,鼓励学生立远大志向,以“明明德”为基础,求学问之进步,就是自觉觉他,立己立人!这样的教育者,不但是经师,也是人师!

(三)第三层次:忘我无私止“至善”

“学问深时意气平”,修养达到“至善”也当复归于平易,无所得无所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内无私我,外用身心。一切作为,纯善无邪,义所当为,自然而为,只视作完成了分内之事。全心服务于人群却没有我在为别人服务的观念。在自己而言,丝毫没有勉强的因素,在他人看来,这个人无论顺境逆境,总是坦然而住,无论多么困难寂寞的工作,总是满怀热情;常体察国家民族现状多艰,总是尽心去爱、去付出!在个人职分上十分朴素、认真地学习和工作,忘我无私、毁誉不计、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坚持奉献!

上述之境界,谓之“至善”!



《大学》由始以来即为“大人”之学,主张以长期的心性锻炼使个人道德修养 “止于至善”,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就一番事业。虽然其陈义至高,却又确实而清晰地列也了由浅入深、由脚下起步攀登而达于极致的修养次第。认真研读《大学》等古文化的经典著作,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是应该有所启迪的吧!

细察当前教育,即便是文史哲类的人文学科,也都如自然科学研究课目一般,重视知识传授和学理增广,却忽视心性修养的指导。虽有心理咨询室逐渐开辟以补其缺,不过是亡羊补牢。因为心理咨询有限的调理方式对轻度的情绪失衡或有作用,如果精神心理已经有了偏差甚至是严重的精神失控,则只能徒呼奈何!纯粹为升学而追求高分的教育,或者单纯追求知识增加、技能增长的功利式教育,其弊已非鲜见!国家著名的高等学府中,精英荟萃,却普遍出现精神苦恼的心理状态,学生人格分裂者不乏其人!实在是时代要求我们重拾传统文化中精华的内容,古为今用,服务于今天的教育。我们搞教育的修养有成,能真正捧着一颗“心”来,用“心”——用爱心、责任心、恒心、慧心、宽容心……做好育人工作,岂非是国家和民族之大幸乎?



作者邮箱: fengyouyu666@163.com



上一页  [1] [2] 

教育者,带领学生一起修行的人——《大学》的修养次第对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启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