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雷雨解析与测评(人教版高一必修),
雷雨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情节设计:戏里有戏,显隐交织。
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如何使复杂的人物关系,激烈的矛盾冲突得到集中呈现呢,剧作家们喜欢运用戏里有戏、显隐交错的“回顾”“穿插”手法。
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这场戏里又牵扯出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相恋生子而又相离的故事,周鲁相认是正在发生的显在情节,周鲁从前的恩怨则为过去的潜在的事件。周朴园与鲁大海在客厅里的冲突这场戏又引出了周朴园的发家历史。前者为显,后者为隐。这样故事套故事的巧妙安排,使得故事在时间、地点高度集中,剧中矛盾冲突集中、紧张。使得剧情显得紧凑丰富又显得扑溯迷离,曲折有致,扣人心弦。试想如果不这样,怕要安排三四幕才讲得清楚。岂不拖沓冗长乏趣?
2.两类冲突凸显周朴园的思想性格
戏剧人物的思想性格只有在戏剧冲突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课文部分上演了两场戏。先是周朴园与侍萍的感情戏,后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劳资戏。在这场感情戏里,我们固然看到了周朴园作为一个人,他有感情渴望,他对侍萍的纪念、怀想是真实的,但这种感情是有限度的,一旦侍萍出现,周朴园自以为会影响到他现有的家庭、声名和利益之时,他就非常警惕,他就自私到毫不犹豫地赶走侍萍及其家人。由此看来,周朴园纪念侍萍之举很大程度上是刻意而为之,是做给别人看的,是想给家人给社会制造一个假象从而维护自己好父亲好丈夫好绅士的形象。这场戏里,周朴园之自私、虚伪暴露无遗。在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交锋中,周朴园一面进行残酷镇压,一面收买分化,表现得态度强硬、老谋深算。再加上从他的发家史看,他的冷酷无情,不择手段的行为性格就特别鲜明了。
3.人物语言: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所变化。总体看来,周朴园说话盛气凌人,侍萍说话抑郁平缓,鲁大海说话直截了当。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这在周朴园的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痛痛快快地,你要多少钱吧”“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负担”,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侍萍悲愤地说: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
4.《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二、学法指导
1.细心揣摩潜台词
优秀剧作的语言总是含蓄、蕴籍,耐人寻味的,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所谓“潜台词”就是潜藏在人物台词之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常说的“话里有话”。这些语言往往能给观众和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有没有丰富的潜台词是一部话剧是否优秀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在《雷雨》中,优秀的潜台词比比皆是。
如《雷雨》第二幕周朴园与侍萍相见那场戏里的对话,就很有张力,有丰富的潜台词。下面我们试图对其中两段对话的潜台词作一番揣摩。
例一: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潜台词:你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来搅局?想来认儿子?想勒索钱财?】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潜台词:既然你是有目的来的,那你肯定有同伙,你一个人没这么大的胆量,你的背后一定有人撑腰。】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潜台词:三十年了,你还不死心。】
例二:
鲁侍萍 (叹了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要说。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潜台词:既然你承认我对的情谊是真的,那我们有话直说,你有什么要求,你想要多少钱。】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格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潜台词:鲁贵是个不好对付的人,要是让他知道我们的事情,他一定会敲诈我的,会把我的事捅出去,毁了我的家庭,毁了我好父亲好丈夫好绅士的形象。我不希望他知道这个事情。】
鲁侍萍 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
细心揣摩人物对话中的话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是我们欣赏戏剧作品的法门之一。
2.读懂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鉴赏戏剧的关键,就是对戏剧冲突的研究与把握。
要充分认识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
(1) 戏剧冲突往往尖锐激烈,扣人心弦,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的最后爆发是格外强烈的,观众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如《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戏剧冲突,虽然未动刀枪,但人物之间的交锋却是惊心动魄的,最后矛盾达到一定程度,终于总爆发。再如《窦娥冤》中的矛盾层层推进,在紧张的情节中,窦娥与蔡婆的冲突、窦娥与县官的冲突、窦娥与“天命”的冲突,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2)戏剧冲突往往高度集中。戏剧要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必须巧妙地把事件和人物集中组织在一起,使戏剧冲突鲜明突出。《雷雨》中30年来两代人的矛盾纠葛,集中在十七、八个小时内展开,剧中场景凝聚在周家客厅和鲁家两处,犹如两军对垒。周家客厅中的旧家具勾联起30年前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纠葛,“闹鬼”一事又关联着蘩漪与周萍的往事。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纠葛在前,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在后,集中展示了这场冲突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要抓住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
戏剧冲突不能用抽象的意念去表现,而是靠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追求各自目标过程中所发生的斗争来表现,其形态主要有三种:
(1)人与人的冲突,或称外部冲突。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是戏剧冲突的本质。意志冲突,是指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出现,交织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如《雷雨》中董事长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不同动机、封建家长周朴园和蘩漪的不同动机,构成阶级、家庭的冲突。性格冲突,是指人物间对待事物的态度、追求的理想、采取手段的不同所引起的冲突。
(2)人物内心冲突,或称内部冲突。这种内心冲突往往使人物陷于不易摆脱的境地。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都是侍萍的亲生骨肉,要侍萍答应他们的结合,她是既难同意,又无法道出真情的。儿女的要求使她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3)人物与环境的冲突。这种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也指社会环境。如《哈姆雷特》中主人公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一座“牢狱”,而克罗狄斯及其周围的朝臣恰恰是社会环境的人化。在另外一些剧作中,社会环境往往成为对人物发生影响的背景,给主人公造成一种外在的压迫感。
三、延伸拓展
1.戏剧大师曹禺
曹禺(1910~1996),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曾先后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政治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文学、戏剧,中学时加入“南开新剧团”,大学期间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受莎士比亚、易卜生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王昭君》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2.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之作——《雷雨》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蘩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与婢女四凤相好。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带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遗弃的婢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斗争,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