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中唐刘禹锡的<<石头城>>等。
(3)对比。陆游《诉衷情》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又如《鹧鸪天》(辛弃疾)“过去——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现在——春风不染白髭须,换得东家种树书。(效果)——突出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感慨。”;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辛笛《风景》中的"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在对称的两句中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
(4)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⑸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⑹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⑺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如《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皮书64页)。又如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白皮书55页)。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辞。
(2)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拟人。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此外还有设问,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反问,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白皮书64页)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六、诗歌的意象
月思乡或渲染凄凉气氛: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琵琶行中关于月的诗句
菊高洁或隐逸: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