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解意象品诗歌(苏教版高二必修),
解意象 品诗歌
我们已学过古今中外不少诗歌。这些优美诗篇像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诗中的意象又像一粒粒种子植入我们的心田发芽、生长。现在我们集中探究一下这奇妙、多彩的意象世界。
从下面几项活动中任选一项或几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认识意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当我们吟诵和品味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大漠”“孤烟”“明月”“清泉”“枯藤”“老树”……我们的联想和想像会被唤醒、驱动,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因为这些形象从外界移人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从诗歌艺术上说,它们是一个个意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一般说来,一首诗可以有多个意象,诗歌王国里有许多为不同诗人所习用的相同的意象。但不是诗中每一事物都能成为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
你查找过有关意象的资料吗?你总结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对意象有什么认识?试用简明文字概述什么是意象,与同学交流,看各人定义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再说一说,为什么诗人都热衷于创造意象?或者说,意象之于诗歌为什么这么重要?
二、意象归类
将你所接触到的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分门别类地作一梳理,可以按两种思路进行:
1.将同一意象的不同意义找出来。如同是杜鹃,在不同的诗词里有不同的意义,“杜鹃啼血猿哀鸣”表现忧愁、悲哀,“杜宇(杜鹃)一声春晓”(苏轼)表现欢快、希望。试从下面几种意象中选取一项,或另外选取意象,思考它有几种意义,作一简单归纳:日月、花草、江河……
2.将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意象找出来。如同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有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有东流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有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试选一种或几种情怀意绪,找出一些与之相关的不同意象来。
将你梳理过的内容加以整理,与同学交流。
三、评论意象
评论意象,可以说是从微观人手,进行诗歌评论。首先要学会抓准意象,有时一首诗中意象较多,就得抓全局性的意象,或者说抓主要意象;其次要准确地把握意象的意义,既要联系全篇,对诗作有宏观的把握,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意象的内涵。最后要注意学习一些鉴赏方法,如意象的并置、融合、叠加、流动,意象的超时空组合等,试举数例:《乡愁》意象具有“并置”的特点,四个既相关又各自独立的意象并列一一展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意象具有“叠加”的特点,围绕祖国这一核心,一个个意象前后出现,它们寓意相同,叠加在一起;《华南虎》意象具有“流动”的特点,全诗写一个意象——华南虎,它始而沉静、悲愤,继而狂怒,也就是说该意象前后流动变化起来,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
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诗作中选一个你认为适合评论的意象,认真思考其寓意,选取评论角度,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交流、互评,再作修改。
【示例】
秋天意象
北京市十一学校 雷其坤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作品都有秋天意象。“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
何谓“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
(一)
“……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欧阳修《秋声赋》)山川寂寥、草木零落,惨淡、萧条、凄切,秋天景象也是作者心中块垒。“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在骚人墨客的笔下,“秋”往往与“愁”关联:有人见秋霜而悲百发,有人睹残花而伤红颜,有人望归鸿而思亲人,有人闻寒蝉而叹余生,有人拂秋风而觉萧瑟,有人触秋雨而感悲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萧瑟冷落的秋景与幽怨悲哀的情绪有机联系起来。
在大量“悲秋”诗词中,有3种情怀较为突出:
1.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更容易引人伤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说这是游子的共同心声。在古典诗词中,秋月,尤其是中秋圆月,几乎成了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特定物象:“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外,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离别之苦的秋天物象还有很多,诸如菊花酒、梧桐树、南飞雁……“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孟浩然《早寒有怀》)北风、落叶、归雁触发诗人怀念故乡的深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台上草木凋零,秋天来临引起了思乡的情绪。“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萧瑟悲凉的秋景与惆怅凄清的心情水乳jiao融。“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作者借冷落凄清的秋天意象,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同时也抒发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元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借秋叶抒写离愁别绪,给人强烈震撼。“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用一连串的物象构成深秋荒凉的景象,蕴涵着游子悲凉的心情。
除了抒写游子情怀的作品,有不少诗词抒发征人思乡怀人的情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边愁》)萧瑟秋风正合征人愁苦心境。一些征人悲秋的诗词,既有痛苦、悲愤和无奈,又不失军人所特有的英雄豪迈。
与游子、征人的“悲秋”情怀相对应,有不少诗词抒发闺妇怀人的愁绪。“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诠期《独不见》)“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寄夫》)“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秋月初生秋夜凉,害怕孤单不回房,表现出思念丈夫的少妇哀怨、凄凉的心境。
与此相似的是宫女幽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清冷、阴凉的秋天景物、环境,暗示出宫女孤寂、幽怨的心情。虽未著一“愁”字,但整首宫怨诗愁绪浓郁,委婉含蓄。
2.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
处境悲凉、惆怅失意的诗人,往往被秋天的萧瑟、冷落、荒凉触动敏感的心灵,引发无穷的愁绪。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主人公惆怅的心境同凄凉的秋景融合在一起。哀愁、伤感之情显然也是诗人长期遭放逐的苦闷心情的自然流露。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被囚禁的我,不由得生出阵阵悲伤。被捕入狱的诗人,借秋蝉的哀鸣来寄托自己哀伤,十分适宜。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受权贵排挤,惆怅失意,寒秋登楼怀想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谢朓,思绪万千。浓重的秋色正好寄托诗人内心的愁思。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