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浅谈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及方案(语文版七年级),
论文摘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着不少不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因素,这不但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正常发挥、提升而且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出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理念。为了迎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师应确立的新观念、新方式作了深入的探讨,发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语文课程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渗透将大大推动语文“课改”走向成功一面。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最大限度地有效整合;整合后的效应及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本文将就这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程、整合
一.提出问题
1、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
2002年秋,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犹如狂飚吹遍南安教育界。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同时也坦诚地面对了这场改革,并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改革带给我的潜移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等全新的概念点燃了我们的创新之火,给了我们打造教育美好未来的希望。
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轰轰烈烈的“课改”开展了一个多学期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师云亦云,随波逐流,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观。有些老师的确放开了手脚,有些学生也的确放开了喉咙。老师放下了鞭子走下讲台,学生丢开了“包袱”走上讲台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无法感到真正欣喜的滋味,因为每次面对考查题中那一系列啼笑皆非、不伦不类的答案,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浅薄,学生对人情世故理解和肤浅。事实证明,我们的教与学并没有真正走出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阴暗一面。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一味的死读硬背仍然存在。学生的自主性、人文性及创新能力得不到体现。
记得有一次我向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叫母亲的温暖?母亲真正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这两个问题,我用温和的语气点拨引导了足足10分钟,仍然没有人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终于有几个同学勉强站起来对第二个问题发表了意见。可是答案却一致认为:母亲真正爱孩子,就是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她)干什么。事态令我瞠目结舌。下课后,我的脸阴了老半天,我真的无法接受“我们祖国未来花朵”的素质如此岌岌可危的现状。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经说过:“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潜在的威胁。”而我们的学生如今面临的却是“知识”与“品行”的双重不足。在“课改”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仍然面对这样的尴尬,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2、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以及它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出乎我们的意料,如今它已经渗入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当前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价值、教育体制以及教育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都将随之调整乃至重组。语文学科作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不受到整个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语言符号的产生、传输、存贮、加工等媒介系统的巨大变化,人类的语言生活自然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作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教育,也必须适应语言生活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相呼应。
3、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严峻的事实,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我认真剖析了开展“课改”活动以来的所作所为。思量再三,我越来越觉得“课改”的收效不大,与我们现代教育技术的渗入不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由于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方面重视不够,没能在“课改”形势下加大课程整合力度,甚至有人置之不理,忽略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对整个“课改”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尽管我们也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了师生互动,并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甚至为了营造课堂气氛不惜耗费生命般的上课时间,让学生论说唱演。但这一切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收效甚微。要么是事倍功半、要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教与学的效率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我们清楚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有关专家早已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江泽民主席早在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上就指出:“要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此可以推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的语文“课改”要取得实质性进展,更是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为一名参与“课改”的语文老师,必须自觉主动深入理解和认识课程整合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这里特别要强调指出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有明显区别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例如:在上语文课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课文中一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图片、音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主要以演示为主,现时“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求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用于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课改”理念特别强调了师生互动、师生间情感交流以及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而又活泼向上的课堂气氛。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刚好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跨越师生之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认知体验上存在的鸿沟。既可以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的学习氛围。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的吗?也正是语文“课改”所寤寐思服、求之不得的。因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品行得到不断完善,又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不断充实,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最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例如: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组织合作学习等。这样不但极大丰富了教与学资源,适时更新各类知识,而且有得于扩大课堂教学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学习诗词,我们可以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较快地领会诗中的内涵、意境,让学生在网络的世界里去感受并轻而易举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众所周知,语文的知识面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知识点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无所不及,要学好语文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信息获取渠道。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达到资源共享,快速灵活地获取信息。
二. 分析问题
1、 新基础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及新目标。
①关于“课标”中的新理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②关于“课标”中的课程目标:
在“课标”中体现了以下的课程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内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内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