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陌生化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中心专稿)

陌生化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中心专稿)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532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陌生化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中心专稿),

三、陌生化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 教法
1、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陌生化感受
很多大师都有着对生活的陌生化感受。阿•托尔斯泰说:“这个世界的强烈的光芒射透了我的整个身体,而每一股强烈的光线又都一直射到我的大脑的感受点上。”郭沫若在说到王实甫的《西厢记》时说:“作者的感觉异常敏锐,几乎到了病态的地步……他在音响之中可以听出颜色来。”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陌生化感受呢?
首先,我们要不断的教给学生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因为对生活的陌生化感受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认知与发现。
有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是一件事,有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人却留心观察、用心感悟,这就涉及到了人对于身边生活的认知与发现能力。人的认知、感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同样是观海,《海的梦》中的主人公缪可言对海的视觉感受是:蓝色的海洋、黄金的沙滩、黑色的云影、白色的船帆;而《听海》中的主人公“盲老人”对海滨的听觉感受是“噗——”、“沙——”、“啾啾”、“叮叮咚咚”“话哗啦啦,刷拉拉”……两位主人公都是王蒙笔下的人物,也都历尽人生艰辛,但在他们的知觉里,海显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要达到对生活的陌生化感受就需要教师教给同学们把视觉、听觉对准生活,去看、去听、去留心观察时事和热门话题,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真切感受自己的生活,感受周围的世界,如一个小女孩喜欢盖太阳晒过的被子,因为“它有太阳味”这种对生活的认知与发现不是很有感召力吗?
其次,让学生学会“通感”。
“通感”在感受生活中的陌生化时也起了不小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模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界限,使同学们用感受的通感来实现对生活的陌生化感觉,为作文增添异彩灵光,如:“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再如:“那一刻,风睡浪眠,四周是那样的安静,鸟的声音传过来,就像是被环抱着它们的水洗涤过一样。此刻,我的注视,全部是嫩绿的。”声与形的通感,将美好的境界推向了极致。
再次,要感受“陌生化”思想还要求学生做到合理化想象。
有些同学提笔却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其实就是缺乏想象的结果。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来源,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也就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感受世界万物的源泉。老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想象,加深™对陌生化的理解。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种。教师要充分应用有目的主观的有意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作文的陌生化效果。如上海1987年高考作文题“2000年回母校”,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加入记忆可以移植”,就需要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和联想。而这些陌生化的想象就可以为作文增色不少。再如以下句子“阳光真像是爸爸的大手,宽厚而温暖的搭在我的背上。”这样的想象很有奇情奇趣,能激活读者的申明情趣。
此外,为更好的让学生感受熟悉事物的陌生化特点,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童心。孩子的想象力通常都是很丰富的,教师要激发孩子们的童心,挖掘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与发现能力和他们对已知事物的想象力。教学生去“听到花开的声音”、“嗅到阳光的味道”。让同学们去体会“妈妈一不小心,便把一颗豆子剥落在地上”和“一颗豆子顽皮地跳出妈妈的手心儿”有什么不同,从而使他们更有生活情趣的去感受生活,并体现在作文中。作文的创作本不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它必须以生活积累为基础,这就要求同学们去观察,用心感悟。挖掘同学们的童心,让他们自己去体悟“留心处处皆生活”,教给学生们有心者投入貌似平凡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敏锐感觉,消除学生们的感觉“钝化”现象。
2、让学生学会用陌生化视角进行写作
写作中,我们时常换一个跟常人不一样的视点、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观察事物,就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产生陌生化效果。教给学生用异于常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是使学生写好创新性作文的重要前提。例如由一张jia币的角度去写我们当今社会;用一只鸟的视角去诠释人们对自然的破坏……托尔斯泰的创作中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战争与和平》中描写军事会议时,引入一个乡下小姑娘的视角:她目睹了这次会议,但并不理解眼前发生的事件的实质,于是对会议参加者的谈吐举止,用孩子的心理给予了解释 。托尔斯泰的这一手法,通过视角的变换,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全新的视角,产生了陌生化效果。还有他的《量布人》就以马的视角来描述人类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而福克纳的名著《喧哗与骚动》则选取一个白痴的视角观察和展现事件的全过程。再如,学生在写松树时大多都会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时老师不防启发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北方的松树历经风雪,故能毅然不动,而到了温暖的南方,少遇逆境,一遇风雪聚至,就会摧折了。这样就会破坏原有思维结构,从而提高作文魅力。
此外,教给学生“以小观大”的写作方法也能收到很好的视觉转换效果。在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中作者就是从“衬衫”这个小事物上写出了周总理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本色。
3、在写作教学中强化学生陌生化语言的运用
写作文的一般目的就是吸引阅读者的眼球。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运用陌生化语言。怎么样才能写出陌生化语言呢?这不仅要让学生去打破语法常规、使用陌生化词语搭配、个性化修辞还要让他们学会借鉴和改造。
⑴、让学生学会打破语法常规——陌生化的基本用法
我们可以首先尝试着出现成分的残缺或词语的倒置。如杨炼的《大雁塔》
沉默\ 岩石里坚硬的心\孤独地思考\黑洞洞的嘴唇张开着\朝太阳发出无声的叫喊。
这是关联成分的省略。语言的这种成份的缺失,具有强大的刺激性,对阅读者的接受习惯构成了强大的冲击。以“不全”写“全”,以压缩的方式增加文字本身的信息内涵, 使文字更具有吸引性。
再者,主客体倒置也可以达到陌生化效果: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本是雪压苍山,可作者却巧妙的将被动的苍山放在主动的位置上,化动为静,打破常规,产生了陌生化效果。
打破语法常规就等于打破了常规的阅读习惯,从而使作文得到语言上的创新。以上只是举出两个事例来参考,打破语法常规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传授这些方法给学生,让他们去自主探索学习、感受。
⑵、陌生化词语搭配是提高学生陌生化语言能力的基本方法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总是有限的,然而语词的组合方式却变化无穷。教给学生陌生化词语搭配的方法如下:
形成陌生化的词语搭配,可以让学生熟词生用,例如:彤云最不愿意同学们在她面前提起父亲。在别的家庭,有一个当地委书记的爸爸,那就意味着家里有一座“能源结构”。(张笑天《雪下》)“能源结构”是科学术语,用在这里增添了作文的表达效果。再如“冰雪消融,小溪变的更加开朗了。”不也是很新奇有趣吗?
还可以生造词语。例如“出于感慨或是羡忌。”中的羡忌就是一个生造词。但在生造词时,切忌不能胡造、乱造。把握这个度是很难的,所以在教学中最好不要让学生自己造词。
陌生化的词语搭配可以给人前所未有的新奇感觉。将不同语义不同范畴的词语,强行组合在一个整体的语义场中,以故意破坏正常的思维逻辑和自然的时空顺序,形成陌生的感觉,可以达到唤起读者全新的感受,吸引人们的有意注意的效果。
⑶、个性化修辞也可以提高学生陌生化写作能力
造成语言陌生化最显著最常用的手段莫过于修辞格的运用了。
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可以运用榜样的力量,告诉他们“大家”都是如何写作的。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就使全诗别具魅力, 成为千古佳句。而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之所以人人传唱,就因为一个“闹”字营造出独特的境界,使人感到盎然的春意扑面而来;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是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高手, 他还开创了“香草美人”以喻君子的比喻传统。
那么具体来说,该怎样写好富有个性化的修辞呢?这就要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使用拈连、比喻和移情。
所谓“拈连”就是通过同音、同形等关系因势利导地把甲乙两类事物很自然地连在一起。很多动词就是通过“拈连”做超常搭配而使语言呈现出陌生化倾向的。如:“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
比喻形式的多样化是造成语言陌生化的常用手段。所谓“比喻形式的多样化”就是在最基本的比喻形式(明喻、暗喻、借喻) 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如:“酒瓶像一个不动声色的手榴弹,时刻准备着一场不见血的战斗”是暗喻。“我们传统节日仍是文化中最乖顺的孩子”喻体鲜活,给人新鲜感。又如:“真情,是一株高大的相思树,在岁月的风雨中,永不凋谢。”从司空见惯中走出,比喻新奇而贴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陌生化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中心专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