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浅窥红楼
开谈红楼梦
前言:读红楼,总想为她写点什么。可再去细想,实在达不到为她写什么的水平。今日才知原来身边有那么多人都未曾读过红楼,即使读过,却未曾理解其义之深,其文之美。很多人都认为红楼梦不好看,可她还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为何?自然有其魅丽所在。
从今天这篇文章开始,我想用自己的方式来为大家展现我看到的红楼和我从名家名师那里学到的红楼。(文中会有很多他人的见解,非我独创,不再注明出处。)
先以此篇开谈,只希望看到此文的人耐下心来仔细读完,则我心足矣。而作文的目的也很简单,一是给自己梳理,顺带做笔记。二是想先从这里谈起,来一个轻松的开头,也希望没读红楼的人对她产生兴趣。
我所担心者有二:一则很多人怕读文言,遇到文言就是跳读了,难解其义。其实这都是内心浮躁的原因,静下心来去读,很少有不明白的,况很多也只是半文言。二者,不爱读古诗,不明其意。红楼梦全书有着一种“诗格局”,如果你不爱读古诗,我希望你能真正沉下来读几首,或许从读红楼梦开始,你会爱上古诗。
此文内容及其简单,没述及很深的内容,只要是稍稍了解红楼的人都能看懂,不过内容要比你所曾理解的要更充实了。
闲言少叙,看正文: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红楼梦开篇的一段楔子,把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述的很清楚。后面空空道人与石头的一番对话,涵义太深,我想应该是曹雪芹对道教、佛教的领悟,和他本人哲学观点的表达。可我至今还没太看懂,就不多说了。
看红楼,细看回目很重要。回目的前半句,稍稍了解红楼梦的人都很清楚,写得是甄士隐做了一个梦,到了太虚幻境之处,看到两位仙人拿着一块“通灵宝玉”诸事(大家了解很清楚的就不多说)。
说后半句回目,贾雨村此人大家也都了解。“怀闺秀”怀的又是谁?书中交代的也很清楚,就是一个名为“娇杏”的甄府丫鬟。曹老写贾雨村与此女之间的情愫写得很是好看。
现在说说这回中,除这些外,可能会引起大家兴趣的内容。众所周知,曹雪芹很善于以谐音来叙文。而且有些往往是一语双关,甚至是一语多关。
别小看红楼中谐音的用法。先看大家都熟悉的“甄士隐”和“贾雨村”。我们都知道的是:
“甄士隐”---“真事隐”
“贾雨村”---“假语存”
这一点只要稍读红楼梦就能明了,曹老在开篇就说的很明白了。而且这也是在暗示我们,要想看懂这部书,这样的思维是要有的。
看到这里不要以为你就通达其义了。
再看“...姓甄,名费,字士隐。...”(原文不作过多引述。)
“甄费”者,取“真废物”之谐音也。
再看“...姓贾,名化,字表时飞,别号雨村...”
“贾化”者,取“假话”之谐音也。
再看:考其由来。
《礼.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费者,违戾之义。“遭值乱世,道德违费,,则隐而不仕。”不读到此句,实在难以理解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为何?有考证:
张宜泉赠雪芹诗:
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君难忘立本羞。
借问古今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不懂这首诗没关系,我再给大家解释这首诗里用的典故,应该就很明朗了。
末句取自宋初魏野故事,魏野高隐不出,既被徵召,乃对使者说“野心已被山中白云留住矣。”再考证曹雪芹,确曾拒皇家之苑召,甘隐郊西。
“贾雨村”,也未离四书。《孟子.尽心》“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
上面赘述那么多,用意很简单。无非是要说明,红楼梦一书的精妙,如果只是浮于表面,当然难以领悟那么多。
既然说到谐音,就顺带的归纳一下此回出现的一些名词及其暗寓的内容。
大荒山---寓荒唐之意
无稽崖、青埂峰---分寓无稽、情根之意
蜜青果---秘情之意
(另外,此句中离恨天、灌愁海分是:暗含“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十病,相思病最苦。”灌愁海应是比喻愁深。)
顺带写一下前几回中出现的人物:
甄英莲(甄士隐之女,即后来香菱者)---真应怜
霍启(甄家仆人,元宵灯节弄丢英莲者)---祸起
封肃(甄士隐岳父)---风俗
娇杏(原甄家丫鬟,后贾雨村妾,再后为正妻)---侥幸
当然像元、迎、探、惜“四春”(大家熟知)---原应叹息
先写这么多,想起来再补充。
再谈读红楼梦还要有的一个思维,那就是借用诗句来暗示人物命运。
读不懂诗,就很难懂红楼梦!
此回几首诗都有这样的作用,只举其中的一首短诗来说: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此诗暗示重要两点:其一,元宵节后,将有大变故(烟消火灭)即后文英莲丢失。其二,“菱花空对雪澌澌”“菱”即菱花,暗指后文香菱,“雪”即“薛”,暗指薛蟠。此句即暗示了后文薛蟠强占香菱为妾的情节。所以,全书很多章回的诗不是仅仅在展现什么诗才,往往都是全书的大关键。
最后再补述些此回目中的一些细节。
值得我记下一笔的是曹雪芹在此回中一写景,很简单,是写夏:“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献坐,至书倦抛书,伏下少憩,不觉朦胧睡去。...”写景聊聊几句,却格外传神,这也是曹雪芹的写作风格,或者说写作能力。
再记一笔“那红尘之中有却有很多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另记,首回中出现几个红楼梦的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唯独没有《红楼梦》这一书名,原因何在?我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