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广东省调研题(B卷)作文评析,
三
他,没有丰厚的家产,没有显赫的名气,但面对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的生命,他还是慷慨地伸出了自己的双手。
从飞,一个深圳的普通歌手,以一生全部的积蓄去拯救贫困中失去希望的孩子,用双手将阳光洒向人间。
他无私地伸出双手,奉献自己的每份光热,让曾经绝望的孩子再一次看到希望的晨光,让曾经不幸的他们获得一次高飞的机会。
从飞伸出的双手,让许多被贫困折磨的生命看到生命另一面的美好和希望。
泰戈尔曾说:“生命是天赋予的,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可以得到生命。”向脆弱的生命伸出你的双手,是拯救了他人,更是升华了自己。
【简评】本文立意以救助生命为中心,可以说把握住了原材料的思想核心,能够“切题”。第二,思路清晰:在总——分——总结构中,中间部分以并列式展开,且都能围绕救助生命这一主旨;第三选材精当:三个素材论据以不同的故事场景和情节形成一种“形散”,但又都能紧扣中心展开,作到了“神聚”;语言较流畅,有一定的哲理性。(52分)
我想握紧你的手
一个极度缺氧的负道者正接受冰封,奄奄一息。几十个借着“攀登梦”名义的生命,从他身边悄然路过,无动于衷。
他那冻僵的身体将永久埋葬于珠峰脚下,孤独的魂魄将随风飘荡在绝望的空谷里。匆匆的行人,不曾驻足;冷酷的步伐,依然匆匆。风雪刺骨寒心,但风雪无情。人心尚存温度,却毫无温暖可言。
欲望急遽膨胀的心,恐怕进化得麻木不仁,凝成无情无义的顽石。你知道吗?当第一缕破晓的曙光初吻大地之际,人类祖先就开始披荆斩棘,茹毛饮血,接受着造物主的慷慨赏赐。慢慢地,人猿的背挺直了,四肢强壮了,智慧提升了。人类之所以高于芸芸众生,成为万物灵长,一切只因我们思想感情充沛、激昂,用生命演绎着荡气回肠的唯美乐章,亘古不变。直至某一天,曲声戛然而止。世界变得不和谐,换上了漫天跑调的变奏噪音。
《圣经》里有这样的一段:耶和华最早创造人类时,全天下都说同一种语言。后来,人类携手合作,逐渐兴盛起来,上帝怕他们会超越自己,便建造了一座使人们彼此间产生不同语言的巴别塔。世界便由此变得混乱,语言差异成为人类交流的障碍。
我想,这必定是富有先见之明的哲人预言的,否则不可能如此一针见血!人类社会对五年前“9•11”事件里那些惊骇世俗的悲剧画面仍记忆犹新,穆斯林和美国人的短兵相接,每一幕血淋淋的复仇都令人扼腕叹息。曾震惊全球的别斯兰人质事件,民族隔阂戕害了稚嫩的生命,同时更蹂躏了世人的良心。还有最近不断升级的黎以冲突,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野心挑起关于种族、领土和宗教问题的宿怨,黩武的铁蹄只留下哀鸿遍野,无数焦灼悲悯的眼神流离失所。
变本加厉的恐怖分子从未像今天那么猖狂;地球村狼烟四起,多少无辜者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到底是谁之过?先别急着把矛头直指布什政府的霸权主义。试问各位,是否当看见关于恐怖主义又制造麻烦的新闻时,会唏嘘喟叹一阵子,转身又回到各自忙碌生活之中,毕竟这还比不上一只蚊子叮你一下更瘙痒难耐吧?
高科技使我们轻而易举地获知世界大事,拉近了人们与突发灾难的距离,然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却习惯于隔岸观火,冷漠对待。
如果,当个体的袖手旁观成为一种“潮流”,那么很快,集体的“力量”就会摧毁这个集体自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我想,世界太冷了,人们给予的爱太少了,甚至吝啬对生命酬答更多热忱。我曾经向往苏东坡那一次文化突围。竹杖芒鞋,踏破天涯,只为放浪形骸于浑浊的社会之外。呜呼!第四次冰河期提前抵达。我将挽着最后残存的温暖,奔向何方?去寻找真情流淌的源泉。来吧,让我们握住彼此的手,搀扶一把,回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吧,让爱的热度融化人们冰封的心,携手重游往昔和平的伊甸园。
【评点】开头对材料做了颇有深度和感情的解读,痛心疾首地点出了人性的滑落,并列举了一系列的事实加以说明,但并不消沉,结尾让人振奋。语言流畅精炼,长句短句交替使用,成语恰到好处,比喻生动合理,引用新鲜贴切。 (评分:24+23+9=56)
拾回人道主义的晶石
相传鱼儿在河底干涸后会用唾沫湿润彼此的身体,相互守望,来熬过艰难困苦的时节;大象在同伴倒下后,也会在它的尸首旁不安地徘徊,发出悲戚的低吟,试图唤醒已永远沉睡的同类。而一向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竟忍心让一个奄奄一息的登山者孤独无助地死在珠峰无情的风雪中!天冷,人心更冷!人道主义的晶石顿时蒙上阵阵阴影。
事后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那名登山者既然选择了登珠峰,就要做好死亡的准备。他是死于自视过高,准备不足罢了,与人无涉。诚然,那些旁观者们的反应不无道理,但这并不能构成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理由。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仁爱之心,恻隐之心,从心底里闪出人道主义的光芒。
倘若时光倒流六十年,一个日本少年兵因为跟不上部队逃离中国脚步,倒在雪地里,你是救他,还是让他自生自灭?你也许会说:“既然选择了做侵略者,就知道会有如此悲惨的一天!”但偏偏有个东北老妇,忘记了受害者的痛苦,被心中人性的光辉驱使着,把这名日本少年扛回家,并给他保暖,洗脚。如今,这位少年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每当他回忆起当年的事,都会流着泪激动地说道:“我的性命是中国人救的!老奶奶的爱从我的脚暖到我的心窝里!”正是老奶奶的仁爱,老奶奶身上的人道主义之光,给中日友好埋下了永不枯死的种子。
又再若你是加尔各答的街童,每个人都对你漠不关心,认为你终日流浪都是因为你自己不争气,不去找一些维持生活的工作。你心中的苦悲,何人可知?幸而印度街童有热心的德兰修女帮助,她为街童办学校,指导他们找工作,处处呵护体贴他们。街童的健康成长,扫除了一些人对救助街童会使他们不思进取、散漫懒惰的担心。正是德兰修女的人道主义精神,给一个个彷徨的,被遗弃的灵魂,找到了希望的窗口。
人啊!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别用经济学中残酷的定律构筑遮挡人性光辉的墙垣,好吗?我相信,人道主义乃每个人埋藏心底的晶石,只要伸出援手,多走一步,就可化解误会与仇怨,就可给失意人以希望,就可让人道主义的晶石重新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但愿日后在通向珠峰的山路上,再没有枉死的冤魂,而只有一个个登山者相互扶持的身影。
【评点】这是一篇较规范的议论文,一二段由材料引出观点,鲜明有力。之后的两个事例很特别,也典型,结尾部分能联系实际论述,给人警醒。 评分:22+22+8=52
独善其身,未尝不可
民间有句歇后语: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是一种无奈。我们时常会成为泥菩萨。当看见有人溺水,本想下去救人,可自己却不会游泳;当看见一帮杀气腾腾的歹徒在银行抢劫,本想冲去跟他们拼了,可是却无能为力。这种有心无力的情景时常发生。它并不是借口,而是一时难以说清的苦衷。
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去拯救世人,他们有各自的处境和压力。他们有怜悯之心,但是不能够助人。
西汉的司马迁收到了任少卿寄来的书信,请求司马迁为汉武帝招纳贤士,辅佐汉室。可司马迁拒绝了。自从受到残酷的刑罚后,司马迁不但要独自面对朝廷的冷眼,而且还饱受自己愧对宗室的谴责。他寄情于文学,希望修史以遗后世。若答应任少卿,那么他将再次卷入朝廷的斗争,而他的文学理想、名山事业也会夭折;而且以他屈辱之身未必能完成任安的心愿,他忍痛拒绝了。
也许,当时的局外人认为司马迁这样做是出于私心。但现在看来,他的决定和忍辱负重的精神是可贵的。他没有能力推荐贤人为汉主服务,但为中华文化竖起了一座可仰望千万年的丰碑。
不少人主张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要有苦其身,以造福天下为己任的鸿鹄之志。不少人不理解像庄周、嵇康的无为隐士。这些人可曾想过,有谁没有受过打击便隐没于山林之中呢?隐士们不满现实,享受自己的灵魂世界。他们虽然没有兼济天下的力量,但懂得修身养性,不为害于天下。那有何不可?那些局外人,又可曾设身处地为隐士们想过呢?这些偏见源于他们的不理解。他们没有经历类似的遭遇,把问题理想化了,所以不能体会当局者的苦衷和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与压力。
【评点】想造福天下的人不少,可真正达到的不多。凡事不考虑自身的处境而逞强为之,犹如螳臂挡车。所以,泥菩萨的力不从心是可以理解的,是情有可原的,套用一句古话:“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泥菩萨独善其身,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积极的,断不可轻易否定。这样立意,有点冒险,过头了会被认为有违社会公德。而这篇文章理据充足,论证缜密,令人信服。 (评分:22+21+8=51)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