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教法研究如何培养高考数学应试能力?

如何培养高考数学应试能力?

    11-14 22:52:21    浏览次数: 853次    栏目:教法研究

标签:教法研究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如何培养高考数学应试能力?,
正确运用数学高考临场解题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合理丢分和计算失误及笔误,而且还能运用科学的检索方法,建立神经联系,挖掘思维和知识的潜能,考出最佳成绩。
  一、调理大脑思维,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怯场
  集中注意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中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时期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的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后做综合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解题,但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很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都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就是说,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维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做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础。
  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意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容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五、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审题要慢,解答要快。有些考生只想在考场上一味地求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弄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快速完成。
www.deyou8.com
  六、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高考数学题的容量为在120分钟内完成大小共22道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的基础上的,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续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度不可兼得的话,就只好舍快求准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七、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惟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要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因素。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八、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拿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见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此外完成数学归钠的第一步,完成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九、以退为进,立足特殊,发展一般
  对于一个比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十、执果索因,逆因思考,正难则反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十一、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解决探索性问题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十二、应用性问题思路,面——点——线
  解决应用性问题,首先要全面审查题意,迅速接受概念,此为“面”;透过冗长叙述,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重点数据,此为“点”;综合联系,提炼关系,依靠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此为“线”。如此就可将应用性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当然,求解过程不能离开实际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