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小方,初中时是学校的四大天王之一。来我校后,仍然无心向学、纪律散漫、吸烟打架,期末考试多门课程红灯高挂,以致留级。在班主任的鼓励帮助下,他在创星活动中有了明显进步,评为学校的“进步之星”。颁奖大会上,他作为“华材之星”的代表,在主席台发言。方妈妈出席大会,看见儿子坐主席台、戴大红花,感慨地说:“儿子,妈养你十几年,最有面子是今天!”现在,小方已经毕业就业,勤奋肯干,很快在单位当上了部门主任,前途一片光明。他的经历对学生触动很大,产生了生生互动效应。不少学生说:“来到华材我看到了希望,我比初中时努力多了,也进步多了。”许多学生逐步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学习,专业技能也得到提高。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提升。我校毕业生参加广东省高职类高考连续几年取得佛山城区同类学校第一名。
连续五年,争创“华材之星”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时代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20xx年11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xx年会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我撰写的《争创“华材之星”系列活动方案》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在会上宣读,受到与会专家与同行的一致好评。后来,不少兄弟学校还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向我们索取有关资料。
3.创新是编织网络
在德育创新过程中,我们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学校德育队伍进行单线教育的方法,在校内德育部门与各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在校外,与校团委书记一起,拓展德育途径,创建校内外德育网络,充分利用丰富的德育资源,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司法局、升平街道办事处等数十个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形成了系列专题教育活动的基地,坚持办好青年业余党校,为党培养接班人。几年来,先后有282名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9名学生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5名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努力抢占德育最高点,利用校园网,建立了部门和班级的德育主页,组建了德育资源库。立体式的德育网络的形成优化了育人环境。
4.创新,变“教”为“导”
我是一个德育主任,又是一名德育课教师。但是,从来没有以行政工作忙为由,敷衍教学工作。而是认真研究各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变“教”为“导”。
我引导学生“个人自学研究”,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收集资料,为实现“认知明理”奠定认识基础;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培养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集体行动研究”在社会调查、独立研究基础上写出方案,全班交流、集体评点、上载校园网。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何婉华小组在合作研究中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经过对月饼生产和销售现象的分析,写成的小论文《哗!卖99999元》,题材新颖、有独到见解,在数以万计的稿件中脱颖而出,受到报社编辑的好评,发表在《中学生报》上。我撰写的《中职德育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获得了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
三、往自己的桶里注入“源头活水”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只有具备广博知识才能在教育活动中高屋建瓴。为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而且要不断往自己桶里注入活水。为此,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从不间断地进行学习,我先后在职进修,获得了政治本科学历,修读了教育学德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考取了国家律师资格证书。为了丰富法律知识,我还兼职律师十多年。为德育科研,我钻研理论、参加研讨、学习先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我先后利用两年暑假参加了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级”“A级”培训班,领取了结业证书。
在漫长的在职学习岁月里,与所有一线教师一样,我承受着沉重的工作压力,与一切家庭主妇一样,我也有照顾家庭的巨大压力。但是,不学习,我何以教育学生?不学习,我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唯有选择熬夜。在旅游旺季,在花红柳绿的春节,我面壁学习;在阴冷的寒夜,我僵坐读书,有一年10个脚趾长了8个冻疮,我仍不放弃;疲劳过度,晕倒在床,误了考期,我明年再续。亲朋好友同事中,对于我的做法,有理解的、支持的,也有怀疑的、不以为然的。有人说我不懂得享受人生,有的直言问我这样拼命图什么?对此,我只报以一笑。“老牛自知桑榆晚,不待扬鞭自奋蹄。”尽管我今年已经50多岁,精力不如年轻人,但学电脑、制作教学课件、建设数字化校园,我样样不在人后。我坚信,韧劲是克服学习中一切困难的武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教师。
近7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城区、学校的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达22项之多。
回首往事,不觉过了34个春秋。这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34个春秋,是奉献师爱,实现价值的34个春秋,是甘苦兼尝的34个春秋。
教育当然是事业,需要献身。教育更是科学,需要求真。教育还是艺术,需要创造。34年从事教育的经历使我深信,“坚持登一座山的人一定会到达顶峰,坚持干一项事业的人一定会干得出色,坚持一种生活信念的人一定会充实,会快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