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多彩的裙摆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云南彝族生活的地域、民俗等特点,欣赏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
2、伴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即兴舞蹈。
3、设计制作彝族服饰——多彩的裙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彝族民间传说《阿诗玛》、了解火把节的知识,欣赏彝族石林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初步了解彝族的民俗和文化,感受彝族人民勤劳、纯朴的民风。
2、通过对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的欣赏、感受和设计、制作, 培养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3、伴随彝族儿童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即兴舞蹈,感受舞蹈的欢快情绪,加强小伙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教学准备:
1、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彩色墨水、宣纸、胶水、剪刀、彩色皱纹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初识云南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云南吗?
那你对云南有哪些了解呢?(师生交流)
2、影片片段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表现云南的影片,谁能发现,这段影片表现了云南怎样的特点?(多民族)
3、介绍云南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那里生活着26个风情各异,独具特点的民族。所以云南被称为“民族博物馆”。他们就像一只只从天边飞来的金丝鸟,美丽、珍贵、善良、纯朴。26个民族,26种风采。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的节日。
现在请你欣赏其中两个民族过他们的节日的情景,小朋友,你能分辨出这是哪两个民族在过什么节日吗?
二、泼水节与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水与火是生命的象征,是人类的起源。傣族是水的民族,水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泼水节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被泼得全身湿透。俗话说:泼透全身,幸福终生。
彝族——火把节
火把熊熊燃烧,绕成一条条火龙的是彝族人民聚在一起过火把节。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来临的时候,彝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聚在一起过隆重的火把节之夜。
三、石林
引言: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而且支系繁多的少数民族,那么对于彝族这样一个神奇的少数民族,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居住地——石林
1、彝族生活在云南省由北至南的许多地方,中外游客久闻大名的石林就是彝族人聚居的一个主要的地方。那里居住得最多的是撒尼人。
石林是世界上的一个罕见的奇观,在那里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今天,就让老师做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好吗?那就请小朋友们随着我们的摄像头一起来看风景,听传说吧!
2、游览了石林,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石头生得奇形怪状,巍然耸立,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
3、石峰“阿诗玛”(图片)
这里流传着一个什么传说呢?(“阿诗玛”的传说)你看这座婀娜的石峰,它正是传说中美丽勤劳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的化身,你看她背着背篓,深情地眺望着远方,好像在深情地期盼她的阿黑哥回来。所以石林又被称为“阿诗玛的故乡”。自然与传说的相合,使石林更富于鲜活的生命力。
四、多彩的裙摆
引言:彝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风景秀丽,她们的服饰也是多姿多彩很有特色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服饰,你能发现他们的服饰中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吗?(百褶裙多彩的裙摆)
1、观察、欣赏百褶裙多彩的裙摆的美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彝族民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百褶裙,你觉得它们的百褶裙美吗?那你能说说它美在哪里呢?(讨论,交流)。
(1)图案和纹样上
裙摆由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一般3—4个色段组成,黑色的边,或者是花布制成的边。色彩很艳丽,搭配得很漂亮。(引导说说有哪些颜色。)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
分割装饰面,较大的装饰面均分成若干局部,因裙长曳地,穿着时呈现许多直线的线条修长优美,显得非常大方。横向的装饰面与纵向的褶痕造成纵横相对比的效果及局部的完整耐看。
(2)当裙拉开后产生了怎样的形状呢?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师以裙示范)
下面的褶散开,形成了扇形,与上身部分形成了对比。
(3)观察行走、摆动的时候,裙摆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师以裙示范)
裙的褶非常有节奏地密集—散开—密集—散开。线条的疏密有节奏地变化着,蕴涵着一种韵律美感。
(4)转动、舞动起来,裙摆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师以裙示范)
褶全部打开了,线条全部舒展开来,线条很流畅,很奔放。
小结:其实,生活中的美都是相通的,裙摆的美和我们音乐中的美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裙摆因为人不同的动态产生了节奏、韵律、线条上的变化,而音乐也因为节奏上的变化而更加美,同时音乐节奏的变化又带来了我们舞蹈步伐上的变化。不信你看——
2、舞蹈《彝家娃娃真幸福》
(1)师示范
音乐、舞蹈与裙摆的美是不是融合在一起了呢?
(2)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跳起来吧!
生围成圈,随音乐一起跳起来。
3、设计制作裙摆
引言:穿上彝族的褶裙跳起舞来漂亮吗?那你想不想来做一条彝族的裙子呢?老师这里设计了彝族姑娘的一些舞蹈的姿态,(展台上展示,生可自由模仿)。你能为她们设计制作出不同动态下的多彩裙摆吗?
A、方法指导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制作呢?
a、蜡笔涂画
b、彩色皱纹纸剪贴
这些方法同学们都可以选择,不过今天老师还打算教给你们一种新的方法——染纸。先把纸染成彩色的布,再给她们做裙子。
染纸方法指导:
(1)方形宣纸的折叠 a、围绕一个角折叠成放射状
b、围绕中心折叠
(2)染 用彩色墨水一节一节地染,注意要染透
(3)晾 用衬纸托底,晾干
(4)剪贴 剪成需要的形状,制作出多彩的裙摆。
B、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多彩的裙摆
C、作品交流、展示。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云南,认识了彝族。一起跳了彝族的舞蹈,还亲手设计制作了多彩的裙摆。其实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和艺术都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课后小朋友们有兴趣的话也到网上、书上去搜集一些关于云南各民族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学习,好吗?
课题三 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等特点。
2、通过对傣族舞蹈、音乐、乐器、吉祥物的认识,学习其中蕴含的艺术要素。
3、通过自主学习,学习多渠道收集资料,愿意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抓住傣族人民生活风俗中的艺术要素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音乐(小司机、巴乌音乐、金孔雀、小孔雀告诉你)、葫芦丝、作业纸、
孔雀头饰、五角星若干。
2、学生准备:查找资料(傣族建筑、民俗、乐器等知识)、彩笔、象脚鼓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云南风情1、 听《小司机》的音乐律动。2、 欣赏云南美丽的景色。 1、小朋友们“五彩云南”号旅游车就要开啦!大家坐稳啦!2、这次旅游的目的地是云南,云南是个风景怡人的地方,瞧,多美呀!(播放录象) 1、 搭成汽车状听音乐律动入室。2、 学生观看录像、欣赏美丽的景色。 创设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以优美的音乐及迷人的画面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二、走近傣族1、 以招聘小导游的形式交流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2、 在傣族乐器博物馆里参观⑴播放巴乌音乐,交流欣赏感受。⑵介绍巴乌。⑶出示乐器——葫芦丝,教师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⑷介绍象脚鼓以及象脚鼓的故事。3、 参观孔雀园⑴欣赏孔雀图片。⑵观察孔雀羽毛的色彩,抽出相对应的彩笔。⑶给孔雀羽毛涂色并贴在黑板上。⑷评价。4、 欢乐的泼水节⑴播放录像:欢乐的泼水节,介绍了解这个传统的节日。⑵表演孔雀舞。 1、 小朋友们,我是你们的导游“孔雀姐姐”,我们云南省有许多少数民族,今天我带大家去的是傣族。最近我们旅游公司正想招聘一些小导游。如果你知道下面这些有关傣族的知识就可以来当小导游啦!⑴你能说说傣族房子的特点吗?⑵你知道傣族的传统节日吗?⑶你能跳几个傣族孔雀舞的动作吗?⑷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傣族的知识(对收集资料并上台介绍的学生授予“一星小导游”称号。)2、 这么多小朋友成了小导游,今天小导游带我们到的第一站是——傣族乐器博物馆,请进吧!(课件出示博物馆场景)⑴听多美的音乐呀!(播放巴乌音乐)这种乐器演奏的音乐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呀!⑵原来这种和笛子相象的乐器叫巴乌,他的音量不大,音色十分浑厚甜美,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课件出示巴乌图片)⑶乐器馆里还有一种外形有趣的乐器。看!他有趣在哪里?它的名字叫葫芦丝,想不想听听它的声音?(教师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⑷乐器博物馆里的傣族民族乐器可真多看这种鼓叫象脚鼓(出示图片)说起象脚鼓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讲象脚鼓的故事)3、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第二站——孔雀园。⑴快进去瞧瞧吧(课件显示孔雀图片)⑵孔雀的羽毛非常漂亮,你看大多数孔雀羽毛是什么颜色的?请你在你的彩笔中挑出这些颜色。⑶孔雀园里正在开展一个涂色大赛,邀请你一起来参加,动动手,给孔雀羽毛涂上美丽的颜色,比一比谁涂得最好看(指导学生涂色,播放音乐《金孔雀》,将作品贴到黑板上)⑷选出你喜欢的一片孔雀羽毛4、 孔雀羽毛涂色大赛结束了,听说傣族村寨正在欢度泼水节。让我们快去看看吧!⑴介绍泼水节(播放录象)⑵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傣 族人民邀请你一起来跳个孔雀舞。 1、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参与小导游招聘活动。2、 认识傣族民族乐器⑴欣赏巴乌音乐,说说对音乐及乐器的感觉。⑵通过教师介绍了解巴乌。⑶观看实物——葫芦丝,欣 赏教师范奏葫芦丝音乐,对其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⑷认识象脚鼓,听听象脚鼓的故事。3、 涂色游戏⑴观看各种孔雀图片。⑵欣赏孔雀羽毛,感知色彩。⑶涂色并展示。⑷学生互相评价。4、 了解傣族泼水节,观看录象,跳孔雀舞。 以招聘小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对收集资料的学生适时表扬鼓励学生的课前准备。通过欣赏,教师范奏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傣族民族乐器及音乐的兴趣,从而亲近傣族艺术。通过涂色游戏,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感知能力,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了解傣族的民风民俗。
三、依依不舍,告别傣族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孔雀姐姐欢迎你下次再来傣族,再见! 律动《小司机》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