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奏 型 的 表 现
设计者:上海市一中学 张展英
年级: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第七课
教学内容:
1、唱河北民歌《对花》,为这首歌配上打击乐。
2、欣赏歌曲《渔光曲》,为这首歌配上节奏律动。
3、节奏型即兴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同学了解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及节奏型在音乐表现中的重大意义。
2、锻炼提高学生用其他艺术手段演绎歌曲内涵的能力。
3、充分开掘教材中有利因素并结合节奏型即兴创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节奏型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部分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密集节奏的表现。
1、请全班同学有表情地演唱一遍河北民歌《对花》。
2、请同学们讨论歌曲表达了何种情绪,军爱民、民拥军的热烈气氛是用什么 音乐语汇进行渲染的。
3、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书写歌曲中模仿锣鼓的节奏型。(
1、请同学们哼唱课本P32的《渔光曲》旋律片段。
2、教师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渔光曲》为三十年代同名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歌。歌曲描绘了当时渔民破产的凄凉景象。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
3、教师朗读歌词。
4、请同学们找出贯穿全曲描绘鱼船在茫茫大海中颠簸起伏情景的特定的节奏型。(
1、请全班同学自学教材P41的单元小节,并要求全班集体朗读。
2、请一个同学朗读语文课范文《开国大典》的部分章节。
3、全班共同进行命题节奏型即兴创作--《开国大典》
节奏型即兴创作 《开国大典》
仪仗队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