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源推荐人: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媚眼如丝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卢庆泽
教学目标
1.观察中国鼓的外观,认识中国鼓的制作材料及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鼓及鼓文化的兴趣。
3.在讨论、体验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参与能力。通过互相观摩、表演、评价,提高学生的对鼓乐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1.简单自我介绍(略)
2.欣赏红罂粟女子打击乐团表演《中国龙》(片段)
导言:通过刚才的短片,同学们一定感受中国鼓,动人心魄的力量。它或者气势磅礴,或者激亢振奋,或者雄浑壮阔,或者清脆亮丽……这铿锵有力的中国鼓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溶进了现代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文化,离不开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鼓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讨中国鼓的文化积淀,用心去体味它感天动地的铿锵神韵!
3.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从创设情境导入,使学生感受中国鼓动人心魄的震撼。引发学生对鼓乐的兴趣。
识
鼓
1.看
鼓:
师: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鼓的一种,请同学们观察后回
问题。 问题1:中国鼓的制作材料有哪些?
问题2:中国鼓都有哪些种类?
生:中国鼓是用木头、钉子、皮革制作而成。
师:除了以上材料,古代人还能用什么材料制作中国鼓呢?对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先民,什么材料是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呢?
生:讨论后作出回答(石头)
师:古代人把制作乐器的材料,共归纳了八种,称之为“八音”。除了金、石、土、革、木外,还有丝、竹、匏。(展示图片)学生回答问题2:腰鼓、大鼓、小鼓等。
启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主动探究、了解中国鼓的制作材料和种类。并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课后拓展探究。
鼓的种类问题,同学们可以作为一个拓展性的作业,课下自己搜集资料进行探究。
根据《滚核桃》的表演,激活学生先前的经验,通过欣赏,主动探究、寻找鼓的演奏方法和击打部位,调动学生用多种方法敲击大鼓,初步感受大鼓的节奏魅力。为下一环节进行铺垫。
玩
鼓
鼓
情
境2:
一个节日
生:根据给出情境分组探究、创编。
3.表演:师:其实中国鼓最早的时候并不是作为乐器而存在的。是由于远古先民自身的脆弱和对自然界的困惑而产生的一种工具。特别是看到天上打雷就会下雨,万物就会生长,于是对自然产生了不解,进而崇拜,模仿雷声创造了中国鼓。作为神器和礼器而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祭祀等活动。到了周代,鼓才被用作乐器,更加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活、战争、报警、报时、节庆等方方面面。它的演奏大多都是即兴的,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学生们的表演也充分验证和说明这一点,最后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通过教师的提炼节奏,引导学生体验各种节奏所表现的音乐情绪及情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唤起学生对鼓乐创作的渴望。设定情境、创设表现的空间,在实践中获得对鼓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