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4、资产阶级实业派与实业救国。①阶级:资产阶级实业派。②背景:辛亥革命的推动;南京政府支持;北洋政府鼓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利益的驱动。③代表人物:张謇、荣德生、荣宗敬等。④口号纲领:实业救国。⑤活动:发展资本主义与拯救国家结合起来。⑥影响:积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壮大;抵制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爱国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不足: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之中,无法实现。
5、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①阶级: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主义者。②背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此局面寻找新出路。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人人心,而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③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④口号纲领: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活动:19 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基地在北京大学,时蔡元培任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方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是白话文小说的典范。⑥影响:积极: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又注入了新内容,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中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不仅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为中国找到了真正的出路。不足: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脱离了广大群众。
二、升华认识
1、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抗争的特点。①革命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民主革命活动。原因在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列强侵略对各个阶级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侵略方面有一致的一面。②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义和团例外)。原因在于外国的侵略打开了中国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人们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中觉醒过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③革命具有层次性。民主革命的方案各不相同,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也有较大的不同。原因不仅在于接受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在于阶级地位差异。④革命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⑤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的强大。
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特点。①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进行的,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相联的。②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为: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救国和强国之路。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③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列主义根植于中国的土地,使其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④每一个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3、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但结果都失败了.根本原因在于本质的落后性。
4、古今中外的历次重要变革,社会历史的重大发展与进步,无一不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
5、近现代史上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过程.也就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过程。①地主阶级的道路选择——“中学为主,西学为用"的封建社会。②农民阶级的道路选择——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后来,洪仁歼又提出了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法实施。③民族资产阶级的道路选择: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道路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④无产阶级的道路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6、百年巨变的诸多启示。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任何单一的反帝或反封建斗争都不会取得成功。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三、复习提示
1、掌握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西方文明的征服下,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应。
2、比较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西方文明的征服下,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不同反应的原因、结果和影响.把握各种社会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3、晚清政府的三次自救运动的失败,说明封建统治已走到了尽头.封建地主阶级已丧失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其失败的命运是必然的。
4、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的斗争的失败,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但脱离中国国情,完全移植西方文明,完全否定中华文明,也注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
6、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彻底的革命纲领,是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首要条件。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两大基本任务是反帝和反封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提出的种种救国方案.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都称不上是彻底、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因此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完整的革命纲领.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7、联系当今国际社会上存在的文明冲突论,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倡导文明的多元化。
第十四专题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一般认为。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考点: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近代化"这个概念虽然是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个新名词,但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却是一个屡考屡新的永恒命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又是历史教学的重点,而且其内容广泛,涉及诸多领域。可以说,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发展史,在历年的高考中均以不同形式出现。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且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也仍在进行,因此,近代化问题仍然是历史考试的焦点问题之一,20xx年高考极有可能涉及。除基本史实外,考查近代化的经验教训.从中概括出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启示,可能性比较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