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一)
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课本基础知识梳理
1、冷战兴起的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②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战后力量的增强,势均力敌。 ③美苏 的根本对立。
2、冷战形成的具体表现:
(1)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着 的正式开始
1947年9月,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标志两极对峙的出现)。
(2)经济:1948年“ ”(通过缓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1949年经互会,政治政策在经济的运用。
(3)军事 : 1949年成立 (为是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1955年 ,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3、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积极:①在半个世纪里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②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2)消极:①导致世界被人为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军事和政治集团(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②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了世界的和平(在亚洲发展成为局部热战);
4、冷战中的“热战”:
(1)表现: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由欧洲扩大到亚洲),
1961年发动越南战争:使美国人力财力的消耗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力大体赶上美国);不得不改变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
▲深化: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区别和实质
(1)“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2)“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补充:
美苏“冷战”的过程:
第一阶段(20世纪末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国;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苏联企图控制中国);美国敌视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苏攻美守(苏军事、经济实力上升;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军事上陷于越南战争);中苏关系恶化;中美邦交正常化。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美攻,苏联全面收缩。
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课本基础知识梳理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原因 :①二战后,西欧的 下降;
②各国只有联合才能保障 与发展—主要原因;
③ 欧洲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根本原因;
④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⑤法德两大宿敌的和解。
(2)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
1957年《罗马条约》(创造一个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密切的联盟)
1958 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1967年欧洲共同体。
(3)举措: 建立 (使成员国间经济联系加强,促进贸易的发展)
实行 (推动成员国农业发展,为其它政策提供经验)
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4)影响: 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国际格局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 方向发展。
(5)发展:1985年提出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1993年运作(人员、商品、资
本、劳务自由流通)
1992年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立实现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目标;改名为“欧盟”提出建立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与内政事务合作)
1993年 正式成立(经济——经济、政治、军事)
1995年将欧洲单一货币统一为欧元;
20xx年 启用(利于欧洲经济稳定发展;加速各国财政、税收的协调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成员国不断增多。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内因:①民主化改革,铲除残存的封建因素;
②举国上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③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
外因: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日本成为美后勤物资的重要供应地;②美国的扶植政策(远东反共的需要)
(2)表现 ①1956-1972年间,呈现高速发展;
②6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GDP)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
(3)影响:①日美关系,外交上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为全方位外交;
②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③国际局势,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3、第三世界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②美苏冷战的影响
③为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提高国际地位。
(2)标志和宗旨:①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举行。
②宗旨: 、 、 、 。
(3)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兴起)
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4、中国振兴——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深化
1、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西欧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
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并借此控制了西欧各国。
②随着“冷战”加剧,美国采取了分裂德国的政策,造成德国的最终分裂。
③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最终导致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
①西欧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关系。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正确看待多极化趋势
(1)含义: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