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9-17 02:46:41    浏览次数: 742次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作品,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发生了爱情,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家族,而这两个家族又有世仇,二者的爱情自然遭到了各自家族的反对,最后双双殉情。无独有偶,祝英台女扮男妆去上学,身份逐渐被同窗梁山伯识破,二人也是产生了爱情,这爱情也是遭到了各自家庭的反对,不能成婚。梁山伯抑郁而死,祝英台在娶亲路上经过梁山伯坟墓时,坟墓忽然裂开一道大缝,祝英台纵身跳入坟中,不一会就有两只蝴蝶从坟中飞出。据说这两只蝴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身,是其忠贞爱情的见证云。《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框架思想蕴涵是如此相似,难怪周恩来会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天才的联想,难怪文化背景与我们不同的西方人士不仅看懂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而且还连呼“OK”了。
祝英台想上学就上学呗,为什么非得女扮男妆呢?现在男女同学一块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师里听老师上课,不是很正常的吗?可在我国古代,女子上学却是十足的奢望。因为当时社会流行的主导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读书受教育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了。至于和男子在一起读书就更是大逆不道,因为男女授受不亲。这都是什么混帐逻辑?要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就必须提及程朱理学。那么程朱理学又是怎么回事?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它是什么时候受到冲击和唾弃的?如果学习了本节,你就能了解个大概了。
二、知识结构

     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资政新篇》)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抵抗派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其他:姚莹、徐继畬及兵器专家
      地主阶级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程朱理学”面面观
这儿的程,指的是程颐、程颢兄弟,朱指朱熹,他们都是我国南宋时的著名理学家。理学,又称道学,虽源于宋,但终宋之世,不仅未能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反而屡屡被宣布为“伪学”,严加禁止。元代丞相脱脱主修《宋史》时,在《道学传论》里指出:“道学盛于宋,宋弗究于用,甚至有厉禁焉。后之时君世主,欲复天德王道之治,必于此取法矣。”朱元璋受此启发,一开国就重视思想统治,永乐皇帝朱棣又命文臣修撰《性理大全》,程朱理学才被抬到官方之学的地位,一整套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亦逐步确立。若问这套封建伦理道德究竟是何等面目,且听我一一道来——
在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岁月里,女子上学是十足的奢望。因为当时社会流行的主导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读书受教育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了。至于和男子在一起读书就更是大逆不道,因为男女授受不亲。读书不行,与男子在一块读书更不行,那么女子究竟如何行事才算符合理学家所设定的标准?一曰孝顺公婆,侍侯丈夫,烧火做饭,缝衣纳鞋,甘当公婆丈夫的出气筒,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二曰甘当生儿育女的工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传宗接代,香火永续,女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生儿育女,尤其是生儿。如果生不出一儿半女,或者只生女不生男,丈夫就有权纳妾或干脆把妻子休掉。相反,如果妻子对丈夫不满,则只能忍气吞声,一点辙也没有。在当时,妻子受丈夫虐待绝对不可能告官求离,即使虐待致死,娘家人告官,仍可能被加上“以尸讹诈”之罪。或曰:丈夫死了,生活无依无靠的妻子改嫁总可以吧?想得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才是正道。别说改嫁,别说离婚,就算尚未过门丈夫就死了,你也不能退婚,该出嫁时还得出嫁。别的不说,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不也干过逼着自己七八岁的女儿嫁给已死去的小丈夫这样的勾当吗?
明清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是否仅仅从婚后才开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时的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足,在强力作用下,踝骨扭曲变形,长大成人后就有了一双小脚,号称“三寸金事,就有为什么而干的道理。总之,只要有人类在,只要有人类活动,就有义理,就有主流意识形态。义理不可怕,可怕的是空谈义理。义理一旦空谈,那就非但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反倒会给社会带来隐忧,给民族带来灾难。空谈义理的后果之所以如此严重,是因为它会导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泛滥,从而冲垮民族道德的堤防。我们不妨列举数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在“文革”中甚至在“文革”前,数以百万计的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有时一去几年。这实际上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可在当时,主政者却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美其名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无疑是当时重要的义理之一,谁若敢于挑战它的权威,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邓小平等党内少数领导人试图制止这种极左做法,为此相继被打倒,邓小平则在十年之内两次被打倒。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既然说真话会遭来祸患,人们只好靠说假话来求生存了。美国著名的、思想进步的女演员雪莉•麦克兰“文革”中曾访问中国的一个村庄,遇到一位正在田里种西红柿的教授,问他是否觉得在偏远的乡下干这种体力活儿是种损失,因为这样完全脱离了他在大学的科研工作。那位教授说,正相反,他非常高兴和贫下中农在一起,从贫下中农那里他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云。你说这不是十足的假话又是什么呢?
看奥运新闻,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获得了冠军,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想和谁打电话?中国男子体操队获得悉尼奥运会冠军后,记者照例把经典之问问了出来。后者的回答是:最下说的一句话是想喊一声,果然“啊”的一声,几乎响彻整个体育馆;最想做的一件事是等着领奖。几乎没有什么媒体对这样的回答感兴趣,因为它套不上惯常的公式。符合公式的回答是:最想说的一句话,那当然是感谢教练感谢领导感谢人民;最想做的一件事,那当然是要好好地睡一觉;最想和谁打电话,那当然是和爸爸妈妈打电话云。这样的回答年复一年,了无新意。不管想没想,反正这样回答准保没错,这不就成了十足的套话了吗?
在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同样存在着假大空现象。偏重现象,淡化矛盾,回避矛盾,报喜不报忧,此乃假。避实就虚,大而化之,概念循环,泛泛而论,此乃大。(如报刊杂志上时常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种观点从理论上来说是无懈可击的,然而从实践角度看,究竟应该如何深化,文章则虚晃一枪,语焉不详,不作分析。)对于事关中国改革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不少理论研究结果虽然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但在指导实践上却缺乏可操作性,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此乃空。这种倾向势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对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客观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的研究,对改革实践的误导自不待言。今天空谈义理于事无补,鸦片战争前后空谈义理不同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吗?明乎此,也就难怪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了。
四、高考试题回放
1、(2000•广东卷•9)
《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D)
A、 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的需要
B、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C、 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 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2、(1999•上海卷•14)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个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
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洪仁玕《资政新篇》D、梁启超《变法通议》
3、(1996•全国卷•4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尊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 上一篇:清朝晚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