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为什么就使革命潜伏了失败的危机?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民国,实行共和制,而立宪派和旧官僚最大限度是倾向于实行君主立宪,他们掌握政权,对革命是个不祥之兆。
立宪派和旧官僚和袁世凯是同一个营垒的战友,可谓“志同道合”,即便清帝退了位,勉强实行了共和制,他们也会和袁世凯实行遥相呼应,帮助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6年•全国卷•12)
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C)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2、(20xx年•上海卷•15)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C)
A、兴中会、华兴会B、华兴会、文学社
C、文学社、共进会D、共进会、兴中会
五、新情景设置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举枪逼一向仇视革命的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是一个错误,为立宪派旧官僚陆续投机革命,掌握地方政权开了先河,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举枪逼一向仇视革命的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一个高超的策略。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革命党人自身的弱点,与国民党人举枪逼黎元洪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没多大关系。
你赞同上述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一、新课导入
源自南纬2度的维多利亚湖的丛林间的长盖拉河构成了尼罗河的源头,在流经埃及时形成了一个三角洲。尼罗河除了年复一年供给人们果腹的渔米、休闲的胜地、巨大而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外难免还要发点小脾气——洪水泛滥。于是尼罗河旁边的人们决心要整治它,一项浩大的工程历经30年才最终得以完成,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坝——阿斯旺水坝。竣工后的水坝终于把桀骜不驯的青龙——尼罗河降伏了。被拦腰截断的尼罗河上游成了一个平静而深邃的人工湖,长500公里,宽30公里,水深120米。埃及人依次在湖边建起了12座发电厂,不仅供给全埃及人的生产生活用电,还远销他国。此外,水坝建成使埃及可耕地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即使身处沙漠腹地的埃及人也可吃上香喷喷的大米,穿上自己棉田里收获的梅花织成的“霓裳羽衣”但仅仅过了20年,由于环境和生态链的破坏,埃及人 就不得不为这世界上第一大坝付出巨大的代价。代价一:由于阿斯旺水坝截断了尼罗河,河流上下游的生态链被切断了。两岸的动植物开始减少,必须在这条河上下游回溯产卵的鱼也中断了它们的生息途经,河里的鱼逐年减少。代价二:由于河水被拦腰切断,下游河水向南倒灌(尼罗河由北向南入海),反而造成河水泛滥和洪灾,大批稻、棉田被淹,比未修大坝时损失更大。代价三:同样因上述原因,河流上游的泥沙无法被清除,每年泥沙沉积达75厘米,结果导致泥涨水高,每年河水上涨3米。致命的是水坝无法清除这些沉沙,将来某一天水面终将全面超过水坝,这一可以预见的情景就像达摩克利斯剑或一颗迟早要爆炸的核弹。
上述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一意孤行,否则将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就是对上述情形的形象表述。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审时度势,以退为进,灵活机变,有时候却往往能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就拿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来说吧,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而1911年尽管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但靠这个政府的力量推翻清政府简直是难于上青天。若借助一个人的力量,却有可能达到目的。这个人就是袁世凯。孙中山对此进行了艰难的选择,最后终于决定以自己的让位来换取袁世凯的逼清帝退位。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对了,清帝终于退位,辛亥革命好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革命志士的血总算没有白流。要不,推翻清政府还不知要到猴年马月,革命志士在九泉之下恐怕也难安眠。南京临时政府是怎样建立的?袁世凯是怎样逼迫清帝退位的,又是怎样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学了本节内容就知道个大概了。
二、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极尽让步之能事,为何帝国主义仍不支持孙中山,却不遗余力地扶植袁世凯?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侵华工具,俯首帖耳,逆来顺受,而辛亥革命却把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给推翻了,实际上是对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