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背景
(1)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2)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破坏,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
(3)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对本国进行政治、军事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4)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5)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过程
(1)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
(1)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③各民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①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④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题1 秦国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最主要原因”,四个选项均是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是综合实力的强大。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1)“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合称“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
(1)主要官职
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
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内容和特点
(1)原因
①经济上,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2)基本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 (3)特点
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②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④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于中央集权制度。 题2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答案 A
解析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其地位不可逾越。所以,皇权至上是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由来
(1)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3)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内容
(1)行政区划
①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2)官僚机构
①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侯国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题3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由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可知当时已实行了郡县制。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8“秦朝疆域图”。
【信息解读】 通过阅读插图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秦朝长城的起止点,设置的南海、桂林、象郡等郡,认识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的作用。
【史料应用】 1.结合秦朝的疆域图,分析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答案 (1)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9[历史纵横]和“阳陵虎符”插图。
【信息解读】 历史纵横反映了“皇帝”名号的由来,实际上反映了秦王嬴政不满足于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虎符”反映了皇帝掌握一切大权,维护自己的统治。
【史料应用】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皇帝名号以及皇帝制确立的原因,实际上是秦朝巩固统一的需要。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10[历史纵横]和P11[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两则历史纵横都是秦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一个是制订法律、发展经济的措施,一个是基层行政机构设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史料应用】 3.全面分析画面内容,下面两幅图可以反映出秦始皇( )
秦半两钱 秦铜权
①统一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车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 A
思考:(1)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乘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P10)
知识点拨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了解,在秦朝丞相位高权重,秦始皇为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威严,所以很在意车骑的多少。
答案要点 (1)秦始皇开创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原则。丞相车骑数量的增多,虽然仅仅是数量的问题,但它反映了相权的逐步扩大,势必影响到皇权的加强和至高无上,因此秦始皇非常在意。
(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秦朝的高度集权与秦朝的暴政和法律严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