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1、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 课前准备
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群体生活的动物(狮子、斑马、大象、狒狒等)具有社会行为
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
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
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观察社会生活的动物的录像片,讨论社会行为的特征。
提问:群体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特点?
讨论、表达交流: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以实例说明。
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质疑: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参与讨论一起归纳总结讨论结果。
展示图片,启发学生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