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指发生在师生双方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关系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否定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把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灵活性、双向性。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灵活机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也是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教师提出来的,也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已的困惑提出来。问题情境设置出来后,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赛”、“当回小老师”等等,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空间中学习一定会如鱼得水,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一方是反映学生的认知、思想情感的疑问、困惑和要求,另一方是体现的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融合点,是一种双向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领域的民主性。这种双向交流与传统的单向传递有本质差别,前者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后者教师是真理的化身。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真正让学生“活”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已的“高见”。教师也可发表见解,并非强求学生绝对接受,师生之间允许存在观点、思维方法的分歧,相互驳斥甚至争辩均属正常。所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必将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收获,出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启示,真正使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二、采用启发、讨论式对话教学,融洽课堂氛围。
启发、讨论式对话教学,这种方法可依据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中的问题,由学生先进行讨论思考,归纳概括,教师再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因势利导。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充分肯定其正确的观点,对片面的认识再引导其仔细看书分析,自己纠正错误,这就使学生有种成就感。如在学习“货币”这一节时,大家就通货紧缩的利弊进行对话,他们的观点是通货紧缩是有利的。因为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对消费者是有利。我认为: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这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这样学生学起来积极主动,更有兴趣和热情,在样的课堂氛围中教学,定会使教者教得高兴,学者学得开心,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开放课堂时空,联系社会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比,无论从应用性,还是从时代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不及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就无法活化书本上的知识,就谈不上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也就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现象。例如:在学习“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一节时,我让学生就中学生交自行车税进行讨论。又如:在学习《价值规律》这一节时,我让学生自已去搜集当地典型企业兴衰实例,或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的近期变化情况。
四、改进教学评价,推进师生互动
“关注差异,人人成材”的评价观注重运用多元、多维、全面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地看、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例如,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否产生疑惑不解?是否有厌烦心理?是否失去了自信?亦或有“异端”在表达等等。如果教师抓住了师生交流的最佳契机,适时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就能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政治教学课堂,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材料,给政治课堂教学带来高效、逼真的学习环境。使枯燥抽象的政治学习内容变得富于趣味和吸引力,使政治课堂形式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自主性,使学生要学政治、爱学政治,最终学好政治。
在师生互动中,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现象,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了多向交流。在课堂上,学生不但能自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还能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