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文言文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429次    栏目:文言文

标签:文言文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4: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
   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
   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
   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
   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
   复之效”后置。
   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 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 
   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 例:何以战
   八、 学常识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
   2、《论语》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动力的书。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分孙丑》“富贵不能yin,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膝文公章下》。孟子说“大而化之谓圣”意思是说道理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变化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
   除此之外还有《墨子》《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3、《左传》编年体史书。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史左丘明编著。《曹刿论战》选于此书。
   4、《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6、“五经”
   7、唐代诗歌成就最高,涌现出大批名家。 
   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 
   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在恢泪始干”。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绝句》 
   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 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憧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8、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代表宋代词坛两大流派风格的人物是以苏轼的豪放派和李清照婉约派。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9、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
   《三国演义》(罗贯中•明) 《水浒传》(施耐庵•明)
   《西游记》(吴承恩•明) 《红楼梦》(曹雪芹•清)。 
   10、《儒林外史》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临死的时候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就是这部小说中塑造的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二)文体常识
   1、古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