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现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第一节 筛选与整合
一、考点诠释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指的是在阅读中对信息的搜寻、辨别、摘选和对信息进行转换、组合、概括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的过程。
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所要求的信息。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
在表述题中,“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到信息的重组;
在选择题中,主要是通过对芜杂的信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
二、筛选和整合的内容及语句
从文章中筛选并整合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文章的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
1.文中的新概念、新信息。
2.对特殊语句的理解
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在重要信息的筛选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以下五种语句:
1.显性指代语。
在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许多语境特征,比如相关的人物、事物、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上下文的联系等,都会在话语中得到反映。反映这些语境特征的语言成分就叫指代语。例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既然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因为这些、其、其实等等,都是指代语的明显标志。
如《纪念刘和珍君》“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 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其中”的指代意义: 推动人类历史前行而付出的代价。
2.理性总结语。
总结语是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
例如《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念》“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 两个“对于” 集中表现了文章主要内容,即高度评价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革命理论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3.形象描述语。
在散文、小说、诗歌中的情态描述语。
例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开头一节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而最后一节则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由“轻轻的”变为“悄悄的”,这反映了诗人情绪的脉络。
4.主题衔接句。
主题句是传达重要信息的。过渡衔接句也同样起着传达重要信息的作用。其实,过渡句不仅显示着文章的层次脉络,也常常显示着主要的信息。
如《荷塘月色》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主题句,传达了重要信息。由“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过渡到“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来。” 不仅显示了文章的层次脉络,也显示着作者心绪由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回归于“不宁静”这一信息。
5.标题语。
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就给我们很多疑问,“最美”在何处?在宁静。
《我的空中楼阁》,何谓空中楼阁?作者又用它承载什么思想感情?
《为了忘却的纪念》,既要忘却,又为何要纪念?
《祝福》《药》等
三、客观筛选题命题设置的陷阱(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归纳)
所谓陷阱,也就是命题者设置的干扰项。见下面的选文后的题目具体分析,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 铜奔马正名 (2001年全国高考)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筒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三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免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命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b)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c)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钢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钢奔马的造型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
www.deyou8.com
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二)沙尘暴(2002年全国高考)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动,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