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四) 答案见六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四) 答案见六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458次    栏目:中考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四) 答案见六,
二、文体:议论文
三、知识点

1.生字注音 箪(    ) 蹴(    )羹(    )死亦我所恶(   
2.重点词解释
   1、本心:         2、患:              3、辟:                 
   4、箪:         5、蹴:           6、得:                         
   7、乡:            8、何加:          9、恶:             
   10、辩:        。 11、义:       。 12、勿丧:      。丧:     
   13、万钟:               14、贤者:                
   15、苟得:                    
3.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四、阅读理解:
⒈本文主题:论述人应当怎样对待“所欲”——舍生取义。
⒉本文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用原文回答:                                                               
⒊本文结构:①、正面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②、反面论述舍义取利是丧失本心。
⒋一段分层:①、从比喻入手入手引出中心论点。②、进一步以生虽为所欲,但不为苟得,死虽为所恶但患有所不辟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③、以“如”字发端,反面提出假设继续论证自己的论点。④、以“行人”、“乞人”为例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⒌以“鱼”与“熊掌”比喻“生”与“义”是比喻论证。
⒍“不为苟得”的原因:                           
⒎“有所不辟”的原因:                           
⒏“有甚于生者”与“有甚于死者”分别指的是什么?             
⒐如果“所欲”没有超过“生”会怎样?                                        
⒑凡“所恶”没有超过“死”会怎样?                                              
⒒“凡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避患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⒓“是心”指的是什么?                                
⒔孟子认为在舍生取义这一点上人们的态度怎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