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中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deyou8.com
中考语文文学名著阅读,
中考语文文学名著阅读
1新考点分析
文学名著是对学生阅读状态的一种考察,考试目标主要为了解新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常见考点有:1、了解作家作品知识。2、了解主要情节、典型事件、注意人物及性格。3、知识与作品相关的诗句,名烟、成语与歇后语等。4、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5、对一些内容或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近年来名著阅读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常见的题型有:①识记辨别题:这类题的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等几种。②理解该课题:这类题常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战役、成语等。③感悟评析题:这类题一般是由人物评书、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④渗透迁移题:这类题目一般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迁移渗透。
总而言之,无论解答哪一类型的名著题,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关键是平常要在课外阅读名著方面多下功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阅读笔记,才会为解答提供宝贵的素材。
2样板题解析
例1《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你选择其中一部,仿照示例,完成读书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节、评价不能照抄)
读书卡片
所选作品:《西游记》
主要人物:孙悟空
相关情节:三大白骨精
人物评价:机智勇敢,富有斗争精神
读书卡片
所选作品: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评价:
解析:此题一读书卡片的形式考察名著,考察的内容包括多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只要认真地阅读名著,并能透过作品的文字标箱,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答好此题就轻而易举了。答案示例:所选作品:《水浒传》;主要人物:鲁智深;相关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把垂杨柳、大闹野猪林;人物评价: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又谋、豁达明理。
例2某校初三(6)班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便宜,贪恋女色。他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反:
解析:这道试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的课程目标。本题既是名著阅读题,又是一道典型的口语交际题。辩论时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答案示例: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纯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
3新题型透视
例3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05年广东基础改革实验区试题)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 请从你学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作品名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括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解析:这道题将时事,、仿写的指示进行了综合,既考查了考生积累名著的程度,又考查了考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从积累名著来看,考生要从自己阅读过的名著中搜寻自己感动的人物和相应的作品,同时还要熟悉书的内容,即能概述其主要的实际,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更需要语言的简洁流畅。答案:(1)参考示例:孙悟空西游记(2)参考示例: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总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自增分明,嫉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
4备考新
解题策略:
名著阅读考察的大多是《课程标准》中提名推荐的名著,主要考查学生是否阅读过这些名著。所以,设立的题目多为作者简况、书中人物、故事情节、阅读感受、启发歧视等。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解答名著阅读题,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做大。因为,一部名著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试题只能通过其中的一些方面或要点去检测大家课外阅读的情况,所以,题目的设问角度一般都比较小,一定要按照题目问的角度去回答,才不会答偏。如让谈最深的一点感受,你阅读后的感受再多,也只能抓住一点去谈,否则,就是“出力不讨好”。又如简要介绍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你可以从所选的名著中选择一个情节加以简洁,但既然是情节,就要有最基本的人物和事件。因此,要做好名著阅读题,必须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课标》上推荐的名著书目,对于其中的人物、情节要能够准确识记,对其内容、主旨要有所了解,再能谈谈自己的阅读题后即可。
【附指导例文】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记忆方法
一、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二、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三、积少成多法
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我们记不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四、口诀法
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我们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另外,在口诀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编成“固定搭配”。看下面的例子:文学常识,并不难记,中有妙诀,帮你记清。先说国内,作家作品。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