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思考
11-14 22:55:21 浏览次数:
148次 栏目:
家庭辅导
标签:家庭辅导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思考,
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形教育。虽然这个比例就每个人来说不尽相同,但“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在每个人的经验里都是一致的。因此,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而现在有些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却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1)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认为题目做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语文知识。而对于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学习课外更广阔的知识的作业,却很少有人布置。(2)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不少教师布置的作业题,不仅规定了作业的内容、范围,还提示了做的方法、步骤。在作业反馈时,教师也往往只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很少有人问及解题的过程。(3)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各有所得。这样非但不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改革课外作业,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由厌学为乐学呢?课外作业的布置必须体现以下“五性”。
(一)讲究趣味性 作业如果总是机械地重复,单调地写写,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活动内容、形式的趣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就能吊起胃口,跃跃欲试。
(二)注意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就有快有慢,再加上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书写,有的喜欢动手做实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三)注重实践性 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能力是从实践中提高,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第六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大多是写春天的内容。学完了这一单元,可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用一张小报展示出来。学生集采、编、写、画于一身,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四)加强创造性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善于利用教材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来布置作业,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去发现。
(五)渗透开放性 传统作业在训练学生时,往往忽视思维训练,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一台机器来使用,作业流于机械单一的操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业的内容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