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中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18组)

中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18组)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859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中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18组),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9.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分)                                                               20.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语段(一):                                                    语段(二):                                                      十一、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③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③太师:师旷。(选自《韩非子》)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援琴撞之      (3)面刺寡人之过       (4)是非君人者之言 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D. 王/之蔽甚矣 11.请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    师旷侍坐于前                            王之蔽甚矣  皆以美于徐公                              惟其言而莫之违       莫不私王                               公被衽而避        莫乐为人君                                人不知而不愠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13.上面两段文字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邹忌、齐威王、师旷、晋平公,你最欣赏谁?简要说说理由。(2分)                                                               十二、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②。”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③也;不听,又爱④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 ②章赐死:即“赐章死”。③臣为制:即“制于臣”。  ④爱:吝惜,舍不得。 1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   (2)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   (3)晏子入见       入见:_______   (4)公遂废酒       遂:_______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1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分) 14.[甲][乙]两文都阐述的一个道理是:__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