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提问方式例析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提问方式例析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650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提问方式例析,

  【解析】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答案】

  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三、赏析型提问方式

  (一)表现手法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

  从表现手法方面设题,则主要从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手法的好处,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作用等方面设计问题。如:1.用什么与什么构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2.用哪种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3.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突出了什么气氛?刻画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文章的什么主题?

  【答题模式和技巧】

  手法+效果+内涵+情感

  【经典试题11】

  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马缨花》)

  【解析】

  解答时,需要把握全文内容、行文思路和材料安排的目的。

  【答案】

  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经典试题12】

  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马缨花》)

  【解析】

  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综合解答。第一问还需整合原文中相关信息作答,第二问和第一问有继承性,同时联系作者处境和遭遇作答。

  【答案】

  第一问: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第二问: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二)修辞手法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和技巧】

  1.指出使用的修辞;2.修辞效果+语句内容;3.作者的情感。

  【经典试题13】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

  【解析】

  要注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并明确常见的写作手法。其答题模式是: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主题思想赏析类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

  本文的主旨是不是“……”?为什么?或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

  【答题模式和技巧】

  1.首先归纳本文的主题。2.其次答主题的作用、主题与主要事物或事理的关系、主题的展开形式等。

  【经典试题14】

  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灯火萧萧》)

  【解析】

  本题考查灯火在作者心中的意义。答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答案】

  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经典试题15】

  (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2010高考全国卷Ⅱ《大河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是因为老汉与河的关系,“默默无语”是坎坷人生后的醒悟。作者写韩老汉,是将他当作了底层人的代表,写韩老汉的动作,就是写以韩老汉为代表的大河家人、底层人与河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思考。

  【答案】

  第一问: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第二问: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上一页  [1] [2]